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5期 ID: 141314

[ 沈益平 文选 ]   

意义教学与语文学习

◇ 沈益平

  什么是意义教学呢?我个人认为,意义教学是指在具有一定开放的,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教学与小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相联系,使知识情境化、意义化,从而使小学生产生意义学习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意义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相应地产生意义学习,对所学内容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了,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理解了所学内容的情境意义,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不仅仅停留在短时记忆中,而是进入长时记忆中,这样的内容记忆深刻,印象牢固。当他们在课堂练习、作业、作文或考试中回忆、再现或应用这些汉字、词汇等知识的时候,才能够正确地、有效地提取这些知识,进而有效地加以应用。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在其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循序渐进地防止、避免、杜绝错别字,从而得心应手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生对于汉字才能够做到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意义教学呢?我认为除了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之外,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错别字问题并非是不可防治、不可避免的,它的防治、杜绝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教师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是一项反复的工作。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更要有一定的热情,要能够坚持下来。如果一开始很有信心,但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错别字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学没有毅力,那么,意义教学就进行不下去。
  另外一方面,要进行意义教学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感情丰富、细腻,要求有体察入微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要能够充分地理解所教知识的意义,同时要有能够把教学内容联系课堂、联系小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力,只有这样,意义教学才能进行下去。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反思能力。
  反思不仅仅是一种“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找到其中的“问题”,并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得心应手、行云流水般地进行意义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众多的研究也证明了反思是一名教师有效、顺利地实现专业成长的途径。反思能把教师从单纯的冲动和日常活动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够以预见来指导他们的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或意识到的目的来进行计划,能够以深思熟虑和带着目的性的方式开展行动。只有反思,教师在意义教学中才能不断地发现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积极地去寻找解决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使语文教学更能与课堂知识情境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联系起来,使小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意义,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丰富、完善,更有意义。这样,在回忆、提取、应用汉字的时候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三.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现在的社会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的数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一个人所拥有知识如果不及时地补充、更新,其所拥有的知识结构如果不丰富、完善、发展,那么,他所拥有的知识将很快不再适应新的情况,将会很快过时。同时,现在的社会人必须逐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实施意义教学,使小学生在回忆、再现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减少、防治或杜绝错别字,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能力,必须不断地补充、汲取新的信息、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永远处于新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学生和教学新的变化,适应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更好地实施意义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有效地做好以上几点,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积极有效地联系实际,使自己的教学在小学生原有基础上赋予内容一定的意义,那么,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再现、应用知识时产生错别字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小学生识字、写字、顺利阅读、写作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沈益平,教师,现居浙江杭州。

意义教学与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