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型,就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以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如我们可以说某一节课是阅读课型,但也可以说它是教读课型或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等等,关键在于我们看课的视点不同。
一.语文课型单一的现状 在真正的日常教学之中,课型研究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笔者留心这么多年来的科研课题,极少看到有课型研究的实用课题,更少看到课型研究的优秀成果,很难见到关于课型研究的学术专论,关于课型研究的研讨交流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占据语文课堂的依然是串讲式、讲析式、答问式、谈话式等陈旧的课型。由于传统的课型惯性巨大,人们对新课型,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这就导致了课型研究滞后于教学改革、滞后于教材改革的后果。
二.语文课型多样的必要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说道:(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说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型还处于单一的状态,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语文课型多样的实践 语文教学的理念越来越先进,语文教学的思想越来越明确,语文教学的内容越来越新颖,语文教学如果只在讲读课、析读课、串讲课等传统课型的笼子之中,这样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无生气,无活力,只能让语文教学备受煎熬,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兴趣尽失。为了让语文课更吸引学生,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磁场,笔者除了尝试朗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文学欣赏课型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课型之外,还尝试了以下课型:
1、语文活动课——其课型任务是将语文能力的培养融于生动活泼的训练、比赛、娱乐、游戏、演出等等丰富多姿的活动之中,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人学习语文的广阔视野,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如成语接龙比赛,经典诗文吟诵比赛,演讲比赛,经典台词配音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等。
2、快速阅读课——其课型任务是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源,训练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科学、有效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提供给学生快速阅读材料,规定了时间,有效提高了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3、独立阅读课——其课型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发展自己的阅读个性。每周有一节独立阅读课,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选取自已喜欢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并做读书笔记,定期进行交流。
4、思维训练课——其课型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阅读中的发现,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的潜能。如把描写梅的文章集中在一起,让学生比较不同的立意,不同的表达。如把一组哲理诗,隐去作者表达情理的诗句,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思考填写,然后和作者进行比较。如进行小小说续写展示等等。
5、探究性学习课——其课型任务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初步训练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如在教学经典老篇目《我的叔叔于勒》时,人们往往从人与人之间关系去解读这篇文章,人们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往往定位于虚荣与冷酷,但有这样一个内容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于勒从始至终没有与菲利普夫妇正面接触,于勒的设计究竟是为什么?菲利普夫妇想尊严地活着,究竟是更应该同情还是更应该批判?这样的探究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
邓晓丽,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