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期 ID: 148112

[ 王春华 文选 ]   

浅谈课文中被否定人物的亮色

◇ 王春华

  唐代学者刘知几曾告诫我们,评价人物要全面,“爱而不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对历史人物,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应持此认识态度。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认识,如果简单地把它们分为好人、坏人,则是幼稚的、肤浅的、片面的。一方面,在正面人物身上往往存在着瑕疵点;另一方面,在一些被否定的人物形象上,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闪光”点。我们先看下面几个人物: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套中人”的形象。但他对于维护学校的安宁有着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什么乱子,他总是心慌的很。”作为一个教员,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爱护和关心学生总是其天职,他这种责任感不是值得肯定的吗?另外,他虽爱管闲事,却管得有道理:“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按理说,既是教士就该守戒,又吃荤又打牌,冒犯教规,六根不净,又何必去信教!别里科夫管的有理。
  《欧也尼·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是个典型的守财奴的形象,他对金钱有着强烈的占有欲,灵魂卑鄙龌龊。但他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其一,他很勤劳,76岁了,他仍料理家务,亲自在庄园里检视葡萄藤。82岁患了风瘫,还亲自过问家里的收支情况。这些举动,比起那些游手好闲贪图享受的人来说,不要好的多吗?其二,他的生活很简朴,很单调,他的椅子上垫的只是“草”,他积攒的所有财富实际上全留给了这个社会,自己并没有享受什么。应该说,他的吝啬实际上是不自觉地为社会做出了终身奉献。这与那些挥金如土,挣一个花两个,不为后代积攒财富的人相比,不又要好的多吗?
  《项链》中的鲁瓦栽夫人贪图虚荣,追求奢华,是个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她的身上也存在着令人称道的长处:其一:她讲义气守信用,丢了项链后没有向朋友耍赖不认账,或溜之大吉,也没有廉价仿造以次充好,而是贴尽了自己一万八千法郎私房,加上东借西贷才凑足了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一挂货真价实“跟他们找的那一挂一样”的高价项链。其二,她很坚强,欠债要还钱,她为了不失朋友的信用,宁愿高筑债台去赔偿,并且打定主意,勇敢地去吃苦流汗,用自己的十年青春去还债,从而“显示出一种英雄气概”。
  《雷雨》中的周朴园、冷酷、自私而又虚伪,但他对鲁侍萍的感情却有着真挚的成分。他见到鲁侍萍却还未认出时,便向他打听当年的“梅小姐”的下落。鲁侍萍以前顶喜欢的东西和关窗户等一些习惯,多少年来,他都保留着,用以纪念侍萍。这种保持了十几年的深切怀念的方式,没有实在真诚的感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可是,在语文教学中,很少有人顾及这个问题,一旦分析这些反面人物形象,多流于口诛笔伐,只知其恶,不知其善。甚至有人认为,指出被否定人物的闪光点会淡化形象的丑恶性。故此,在教学中,即使有学生提出,很多老师也是含糊其辞地跳跃过去。这实在是有悖于作家惨淡经营的初衷。
  这种对人物绝对化和片面性的理解,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作文。我们在学生作文中常可见到,他们所写的反面人物总是“罪恶滔天”,甚至“死有余辜”,从头顶到脚底,从语言到行动,无一处具有人性的人味。这种简单化、片面性评价人物的观点一旦形成,不仅不利于从文章到社会生活的认识迁移,而且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定势影响。
  相反,如果能引导学生善于全面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注意到被否定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他们就不仅会在作文中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而且还能就一些作品人物作出新的评价,写出一些见解深刻的文章。如,有的同学学了《滥竽充数》之后,就不单单全部否定南郭先生,而是找出了他身上的一些长处:首先,他有自知之明,他说齐湣王“好一一听之”,自知业务不精,工作难适应,于是,无需领导做思想工作,他便主动采取了急流勇退的态度,他没有怪话连篇,耍赖不走,也没有摆老资格,要求照顾。再者,他也算一个老实人,对于齐湣王的政策,他老实对照执行,没有钻营于研究对策。“对策”是有的,轮到他吹竽,难道不能请个病假?或者干脆胆大一点,不慌不忙,装模作样地来一段,齐湣王也未必真懂,即使他懂,怪罪下来,也可以用“现代派音乐理论”去解释。可他一样没做。其三,南郭先生不搞关系学,如果他平时注意多与齐湣王接触接触,有事无事到齐湣王那儿“汇报汇报”,在打打旁人的小报告,倘若再能买条金项链和高级美容霜给齐湣王老婆,他也完全可以安然地在皇室继续把竽吹下去。
  由此可见,正确地的评价被否定人物形象身上的某些亮色,是有意义的,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王春华 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渔沟中学 234222)

浅谈课文中被否定人物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