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期 ID: 148073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解读

◇ 韩琨 刘斌

  霍达的成功之作——《穆斯林的葬礼》犹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让人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仰慕之情;又似一泓深不可测的潭渊,使读者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
  《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作者取材独特新颖,笔触冷峻深厚,故事情节感人至深,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血肉丰满,情节结构安排独到……她以一个中国穆斯林家庭漫长而又艰涉的足迹,展现了不同年代,不同代人的“生命”行踪,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与时代的碰撞、爱情的真谛,并展现了浓郁的异族风情。
  现就笔者的认识与体会,总结以下几点以求析之:
  
  一、家族的兴衰史和各代人命运的沉浮
  
  人生有如充满暗礁和漩涡的大海。
  ——叔本华
  故事从民国八年(1919年)梁亦清经营玉器行写起,至1979年梁冰玉回来找其女儿(韩新月)止,写了漫漫六十年间一个穆斯林家族从起步到发展,从发展到兴起,而后又衰落的历史;在这六十年中,有着三代人的生活足迹。玉器行首先由梁亦清操持起家,但梁亦清历经三年雕刻的郑和宝船却毁于一旦,这是他呕心沥血,“三年磨一剑”的结晶,随着宝船的毁灭,他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了人间。后来寄居梁家兼梁亦清徒弟的韩子奇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使奇珍斋逐渐兴起,而抗战来临,他为了保住珍贵的玉器不得不远走海外,玉器行也日趋衰落下去。伴随着家族的兴衰,家族中的几代人不断上演着悲欢离合,他们同样也逃不了命运的纠缠。正如叔本华所说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是故事中的韩新月,诞生于和平的年代,有着似锦的前程,然而疾病却摧毁了她宝贵的生命。确实令人因为“哀其不幸”而潸然泪下。
  小说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三代人的沉浮,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动荡时代的人生历程,证明了时代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人生固然有美好的一面,但也有“荆棘与颠簸”。柳青说过“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但是“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端视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我们感受性的强度如何。”(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二、爱情悲剧:两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爱之与我,不是肌肤之亲,一蔬之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玛格丽特·杜拉斯
  小说中叙述了两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一个是韩子奇与梁冰玉,一个是楚雁潮与韩新月。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在对爱情的真谛的执着追求中,韩子奇与梁冰玉走到了一起,产生了真正的爱情,并有了爱情的果实——韩新月。他们之间的爱与被爱是出自肺腑的、至高至纯的。但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宗教氛围,特定的社会环境,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不可挽回的恶果——梁冰玉的出走和韩新月的缺乏母爱。最终,韩新月也未见母亲一面,梁冰玉也未见到她长大的女儿。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生活永远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却时时在发生……
  韩新月是个不平凡的女孩,她是韩子奇与梁冰玉爱情的结晶,但她到死也未得到过真正的母爱;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好学生,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但无情残酷的疾病却让她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楚雁潮用高尚纯真而又朴实的情感,竭尽全力的去拯救处于死亡边缘的韩新月。他奉献着自己的爱给韩新月以勇敢生活的信心;他给予韩新月以生存的动力,就像甘露滋润着久旱而又孱弱的花草。“人的灵魂是平等的”,楚雁潮和韩新月之间,早已不存在民族的区别、师生的差异,他们是并肩顽强生长在沙漠中的植物,相互扶持,共同支撑,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在不幸和磨难中,他们如凤凰涅槃一样得到永生。“一种真正美好的感情,像酒一样,在坛子里藏得越长,味道也许更醇美。”(路遥《平凡的世界》)楚雁潮和韩新月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永恒的。
  “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时下的爱情被一种现代气息所熏染,以至于人性的真善美被五光十色的现代诱惑所扼杀。书中描述的楚韩式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那种无任何私心杂念、洁白无暇的爱情令现代人深感惭愧。
  
  三、典型人物的塑造——塑造悲剧性人物
  
  人物是展示主题的动力。
  悲剧是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
   ——亚里士多德
  韩新月显然是小说中的悲剧性人物之一,故事的线索之一“月梦——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恋——月落——月魂”就是以韩新月的成长历程为依据的。韩新月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后来又遭遇了病痛,作为养母的韩太太总是看不惯这个“女儿”,干涉她的升学。而对于她的儿子韩天星看似疼爱,实则伤害,她粗暴的干涉儿女的婚姻。韩天星本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她却从中作梗,搞小伎俩。特别是对于韩新月,她阻止楚雁潮与韩新月来往,阻挡女儿精神上所要得到的一切。这更增加了韩新月这个人物的悲剧性。
  小说感人至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悲剧性。鲁迅先生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时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产生心痛。
  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更能展示出这部小说的悲剧主题。
  
  四、时间框架、结构特色和家系问题
  
  小说的时间跨度大体是从1919年至1979年这60年的时间。
  本书结构安排独特,情节发展的两条线索“玉”与“月”贯穿全书,两条线索互相交错,又互相独立,最终又归二为一,细而不乱。在书中,又处处设有悬念,内容情节发展呈隔离跳跃式,这更吸引读者去欣赏。更特殊处在于篇章的题目基本反映了情节发展的主旋律。比如序曲《月梦》的意思是梁冰玉怀着急切的心情去见她的女儿新月,但新月早已离世了,而她33年的梦想也就破灭了;尾声《月魂》的意思是梁冰玉伫立于韩新月的坟冢处幻想着死去的女儿能够复现在她面前,而她寻找的只有新月的魂——“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玉殇》写的是原奇珍斋主梁亦清费尽心血的宝船毁于一旦,他也死去——“他倒在那残破的宝船上,滚热的鲜血把琢玉人和碎玉连成一体!”
  总之,作者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倾注了全身的心血,以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创作了一部穆斯林的悲剧故事。它给我们以感动、震撼和深思……
  
  (韩琨,刘斌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 266300)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