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期 ID: 148110

[ 贡维佳 文选 ]   

谈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影响

◇ 贡维佳

  摘 要: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氛围等。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小说中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等。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课本中的重点篇目,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即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去把握这篇小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读一篇小说时,其注意力更多的是被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学生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故事情节的走向和结局注入了更多的关注。而与之成对比的,学生对小说中的环境关注不多,甚至常常将其忽略。这种情况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因此笔者就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小说中的作用和影响谈一些看法。
  小说作为一种时间和空间艺术,环境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并为情节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它自然成了作者特别关注的要素,它所具有的特点及作用,也必将成为我们教学所关注的重要内容。笔者上文提到的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有这样一番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文章开头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清末中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和封建等级制度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很差,他们在精神上麻木、愚昧,这也就揭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性。像文中对鲁镇咸亨酒店的环境描写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氛围等,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他们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社会坏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待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事件)命运的社会原因等。
  (1)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
  刚才分析的《孔乙己》中对鲁镇咸亨酒店的交代和介绍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对普鲁士士兵操练的描写,简单含蓄地说明了法兰西的国土已被普鲁士占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
  《变色龙》中开头的几句环境描写的句子:“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里展现的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对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狗咬人事件的社会原因。
  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小说中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等。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重要作用。弄清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渲染故事气氛
  作家往往借助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立体感。例如“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高不高,顶上结青霄;深不深,涧中如地府。山前常见骨都都白云,圪腾腾黑雾。红梅翠竹,绿柏如松。山后又千万丈挟魂台,台后有古古怪怪藏魔洞。……”
  险山恶水、白云黑雾、挟魂台、藏魔洞等景物,共同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渲染了一个神秘诡异、变幻莫测的气氛。接下来作者将这奇境与奇人、奇事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演绎出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所有这些,都笼罩在这借助于环境描写渲染出来的神秘诡异、变幻莫测的气氛里,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立体感,又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如《水浒传》之节选《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有通过作者直接介绍表现出来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表现出来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督管之口表现出来的,而这些对环境的描绘,不仅为杨志等人押解生辰纲同时也为晁盖等人能智取生辰纲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突出了杨志精明、老练、谨慎及晁盖等人的足智多谋。
  (3)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鲁迅先生的《药》中写道:“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这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这句虽然字数不很多,却奠定了文章压抑的感情基调,周围事物皆死气沉沉,也可烘托出华老拴沉重的心情。之后还有一句“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的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叫”。其中“黑沉沉”、“灰白”的路和“一只也没叫”,使气氛阴森幽暗,基调冷峭深沉,让读者不禁感到压抑。这画龙点睛似的环境描写,很自然地穿插在文章中,引人入胜,寥寥几句便烘托出了人物心情,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同时暗示了人物要做的事一定有些恐怖,令人紧张。接着看,我们便可得出答案——他要买人血馒头。由于前面做了诸多铺垫,读者便可很自然地进入情节。
  (4)深化作品主题
  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还能孕育人的气质,涵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化小说的主题。
  “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在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在《药》的结尾处,鲁迅为革命者夏瑜“凭空添上”了花圈,用黄土反衬出了花环的美,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革命者精神的肯定和对革命者的赞许。花环的添加只有一种可能,即它是同情夏瑜、支持夏瑜的人送来的,这是对夏瑜的一个最完全的赞美,表明革命者是杀不尽的,革命还是有后来人的。鲁迅先生通过“曲笔置花环”寄寓了他对先烈的悼念,也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又因文而异,或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等,还有开门见山的点题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等,笔者不再一一赘述。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者有相似也有不同,所以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部成熟优秀的作品都少不了它们的影子。它们也许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我们的眼球,也许没有紧凑精彩的高潮情节牵动我们的神经,但它们能用三言两语勾勒出或丑陋罪恶或纯洁感人的大千世界、百态人生。一沙一世界,一水一从容。让我们从环境描写这扇小窗中窥视整个世界的天光水影吧。
  
  参考文献:
  [1]贾长科.云破月来花弄影——谈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J].
  http://www.ruiwen.com/news/40134.htm.
  [2]参见《谈鲁迅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参见《让环境描写成为作文的亮点》.
  [4]刘成.有关文本解读的几处疑点[J].课程与教学,2008,(4).
  [5]庄莉贤.拨开情景教学的迷雾[J].课程与教学,2008,(4).
  
  (贡维佳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213022)

谈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