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5期 ID: 140370

[ 郑泽鹏 文选 ]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 郑泽鹏

  语文教育是一个可以触动心灵的学科,通过这种触动使人感悟到做人做事的准则,从而使语文这个学科真正服务于社会。本文通过对如何在阅读、写作以及听说的训练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
  
  一.德育思想在阅读训练中的渗透
  
  对于阅读训练来说,课本是最主要的工具,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才是渗透德育的有效方式。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从预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让学生阅读一些图书报刊或者上网查询相关的知识,并且搜集一些爱国主义的作家轶事和生平背景等。学生自己动手查询到的资料对他们的感触肯定是最深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从而使他们得到感化。例如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前,先让学生查作者的生平背景,他们就会发现先生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故事,这些精神就会对学生们造成心灵上的震撼,就可以达到德育思想渗透的目的了。二是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或赞赏或憎恶的感情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与老师的思想发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渗透德育的思想。先将课堂所要讲解的内容用巧妙的方式导入,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起他们内心的情感,再通过对于课文的理解,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有些文章的思想隐藏得比较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如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对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不论对错,只要有自己的逻辑即可,这种讨论方式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增强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三是在课后阅读中渗透德育思想,语文教育是离不开课后阅读的,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中学生的必读书籍,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自我的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朱自清散文全集》和《唐诗三百首》等等,都是完善中学生的人格教育和渗透德育思想的好书。
  
  二.德育思想在写作训练中的渗透
  
  将德育思想渗透进平常的写作能力训练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写作的主题中渗透德育的思想,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就要在作文的主题中选择一些可以让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社会发展的类型的题目,让他们在作文中充分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和社会的真善丑恶等现象的看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二是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渗透德育思想,写作指导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建立作文的中心思想,并且如何谋篇布局,在这种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的欲望,只有把握好这一点,才可以将预定的目的渗透进学生的写作兴趣中。在选材时也要注意选取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社会的意识和潮流就会深深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中。青少年正处在对社会的新奇事物最感兴趣的阶段,他们是很愿意去认识社会的潮流的,只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可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不过在指导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时时提醒他们注重实事求是,不可说空话、大话和假话,通过恰当的指导就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的心理环境。三是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时渗透德育的思想。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要适时对他们进行赞扬和鼓励,哪怕在他们的作文中只有很小的一个闪光点,教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进行努力的信心和热情。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毕竟有限,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也不足,所以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给予赞扬和鼓励。
  
  三.德育思想在听说训练中的渗透
  
  听说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所接受到的各种思想的过程,可以通过开展朗读、表演和专题性的活动来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这些表演性的活动是抒发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感的最佳时机,可以通过他们这些活动引导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正确理解。
  在中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思想已经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运用的素材也是很多的,只要教师们精心选材,正确恰当地进行引导,不仅会使语文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还会使学生拥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郑泽鹏,教师,现居山东诸城。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