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5期 ID: 140365

  

试读北岛的诗歌

◇ 别新貌 董红佴

  一株独特的小苗在黑夜里
  生机盎然,用光明的小刀
  把摆满家具的房间从厚厚的黑暗中
  剜出。
  ——彭热《烛》①
  “你在雾海中航行/没有帆/你在月夜下停泊/没有锚/夜从这里开始/路从这里消失。”(《岛》)《岛》的开头几句诗正是北岛自身的写照。正如任何时代每一个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的诗人一样,他走着自己时代赋予的独特道路。但是即便如此,限于学识,我只能是不自量力地对他的诗歌作一次初探,尽管他是影响中国朦胧诗的北岛。
  诗向人们提供的“只是他与别人所共有的,并非专属他的东西。至于那个属于他自身的、构成他本质的东西,因为按照定义就是内在的,我们便无法从外部感觉到它”。②柏格森论艺术的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解释诗歌,尤其北岛诗歌的不可知性。他在一方面选择着历史,却在另一方面把时代当成了自己的对手。
  北岛诗歌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孤独感:深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甚至伴随了他诗歌的始终。也因为这种孤独,才最终成就了他的诗歌,但也使我们对他的才华深深地感到惋惜。也许,“最伟大的人物总是通过某种弱点同他们的时代联系在一起的”(歌德语)。
  “回来,我们重建家园/或永远走开,像彗星那样/灿烂而冷若冰霜/摈弃黑暗,又沉溺于黑暗中/穿过连接两个夜晚的白色走廊/在回声四起的山谷里/你独自歌唱。”这首《彗星》便是一首孤独感异常强烈的诗作。彗星,可以作为情绪的总体象征,以此来暗示诗人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心情。孤独心情的出现,来源于黑暗,“灿烂而冷若冰霜”,不知道何处是绿洲。“我所从属的那座巨大的房舍/只剩下桌子周围/是无边的沼泽地/明月从不同的角度照亮我/骨骼松脆的梦依旧立在远方。”(《诗艺》)无比颓败的巨大的房舍,骨骼松脆的梦,无边的沼泽地,都是他心理感觉的对应物,他潜意识的内心映像。这使得北岛同他身外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北岛显然在自我精神的天国,也因此常常陷入自我折磨的极大痛苦之中。那样,他的孤独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当信仰被乱七八糟的时代否定之后,伴随它破灭的还有一代人天真而诚挚的理想。到处是触目惊心的废墟,以及空茫、沉重、惶惑。“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梦想破灭之后,北岛终于认清了自己,认清了时代,“去寻找生命的湖”。但是,“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他似乎是一位天性孤独的诗人,“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寻求理解自身存在真实性的哲学家。因此,称他是内倾思维性的诗人似乎更为恰切”。③
  北岛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象征性。这无疑在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均有表现,即使在百家诗会2000年新诗大联展中的诗歌也依然如此。如他的《岗位》,“只退了一步/不,整整十年/我的时代在背后/突然敲响大鼓”,“让我坐在黑暗里/多坐一会儿,好像坐在朋友的心中。”(《中秋节》)这两首诗相对于前期的诗歌,色调较为明朗,但象征意味依然很浓。象征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但另一方面带来了诗歌被理解的难度。因为多年来新诗理论始终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在民歌与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发展新诗”。
  北岛诗歌的象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总体象征,通过一个整体蕴含深层意义;一类是个体象征,由象征意义的各章节单独完成。(但他的象征不同于象征主义的象征,缺少其异彩纷呈的通感、联想、隐喻等手法。④)前者的代表有《迷途》、《船票》、《彗星》、《和弦》等,后者如《冷酷的希望》、《太阳城札记》、《白日梦》等。北岛似乎无意成为象征诗人,但这并不影响他诗歌的象征意味。如果让我们试图推测谁对他诗歌的影响,我可以提到法国的波特莱尔、美国的庞德,以及中国的李金发。李金发《微雨》、庞德《比萨诗章》主要在意象方面,波特莱尔《恶之花》则主要在思想方面。北岛的诗以意象为最基本的单位,如“狼群”“雪堆”“岩石”“炊烟”“鸽子”“受潮的火柴”等,而“天空”成为北岛部分诗歌的中心意象。⑤如“手牵着手/我们向前走/把自己的剪影献给天空”(《冷酷的希望》),“月亮被撕成闪光的麦粒/播在诚实的天空和土地”(《太阳城札记》),“歌唱着崩溃的废墟上永恒的天空”(《我走向雨雾中》),“走吧/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走吧》),“有了无罪的天空就够了/有了天空就够了”(《岛》),“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示刽子手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宣告》),“当月光层层涌入港口/这夜色仿佛透明/一层层磨损的石阶/通向天空/通向我的梦境”(《港口的梦》)……虽然北岛及所有的朦胧诗人都把意象作为基本单位,而他的《在黎明的铜镜中》却几乎概括了所有朦胧诗的特征。这也许恰恰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对一个人非常真实的东西,对众人也非常真实。
  北岛诗歌的第三个突出点是个人英雄主义,这成了他不同于其他朦胧诗人最主要的标志,也因此成为继郭沫若、艾青之后中国诗人最主要的代表。(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使我不自觉地联想到尼采。两者的骄傲、冷峻的气质,使他们的作品呈现了相似的一面。尼采曾经说过:“一旦我们创造了一个观念世界,我们就剥夺了现实世界的价值、意义和真理。”⑥而北岛相信只有凭借坚强的意志,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才能实现本身的价值。可见他们在思想上何等相似。在语言上,两者同样博大精深,充满暗示。可是与尼采不同的是北岛的个人英雄主义很大程度上借助英雄原型来表现。“英雄原型诞生的背景可以解释为某种医治人类总体的苦难和焦虑——饥饿、战争、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精神疗治。……舞蹈、音乐、诗歌虽然表达方法不同,但大都以祭献的形式叙述对神话英雄的崇拜。”⑦
  “我绝不跪在地上/以显示刽子手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宣告》)”,“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没有别的选择/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个站起/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结局或开始》)。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北岛诗歌的最大功绩是使诗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即个人实体的存在。这样,把人提到了历史的高度,诗中永恒的东西,就是人的存在的现实性,是对人的精神的肯定。
  北岛诗歌的英雄原型有两种。⑧一种是死亡原型,当人经常处于孤独状态,处于双重境遇之中,便很容易跌入死亡和梦境。另一种是母亲原型,这使得他的诗歌在冷色调中有了倍觉温情的意味。
  《结局或开始》是北岛献给遇罗克烈士的诗歌,这恐怕是北岛最好的一首诗了。“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在公开地掠夺”,这里黑暗和太阳充满暗示性,指恶势力在光明的掩饰下堂而皇之地肆虐。“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指人民对于历史缺乏清醒的认识,默默地被宰割。“我寻找着你/在一次次梦中/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指诗人在梦中,在夜里,在早晨不断求索,不断找寻。由于人们对这种苦难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那么无形中由诗人本人完全承担起来。“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为了每当太阳升起/让沉重的影子像道路/穿过整个国土。”但是,诗人因此是一个英雄吗?必须承认,“在死亡白色的寒光中/我,战栗了”,这在当时是多么不平常,更何况“谁愿意做陨石/或受难者冰冷的雕像/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在别人手中传递/即使鸽子落在肩上/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这终于使他要以自己的牺牲来赎回这个罪恶和苦难的世界。“如果鲜血会使你肥沃/明天的枝头上/成熟的果实/会留下我的颜色”,这使诗歌有了某种深远的意义。“也许有一天/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垂放在/每一个不屈的战士/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乌鸦,这夜的碎片/纷纷扬扬”,最后这一句,让人感到一种透骨的阴冷。正如约翰·邓恩所说:“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在北岛的世界里,这应该是与众不同的精神表现。
  体现北岛另一类原型(母亲原型)的是《红帆船》和《雨夜》。(在这里我借鉴程光炜先生的观点,程先生把北岛的爱情诗归入了母亲原型)仅以《雨夜》为例,在那样一个疯狂的年代,爱情是缓解他孤独痛苦的因素。只看《雨夜》的前半部,可以视为一曲轻松的爱情咏叹调,然而这不是北岛的爱情。“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摇着一片新叶/像摇着自己的孩子睡去”,这是故事的开始,暗示着故事发生的背景。“当灯光串起雨滴/缀饰在你的肩头/闪着光,又滚落在地”,这使雨夜的背景光亮起来。“低低的乌云用潮湿的手掌/揉着你的头发/揉进花的芳香和我滚烫的呼吸”,这是主人公置身于爱情之中的遐想。“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出自由、青春和信笺/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诗人很想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中,然而理智使他在巨大的欢乐中突然醒来。在不允许爱时的爱,在众人沉睡时的清醒,在人类陷入苦难时以身相殉的决心,使得北岛的人格异常丰满。
  “谁也不知道明天/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那时我们将沉沉睡去。”北岛承继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而因为处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即使在平静的生活中,也使得他的诗歌渗透了强烈的悲剧感和失落感。
  北岛个人英难主义的悲剧使他走向了一条英雄的末路,并且最终远离了自己的时代,而时代也抛弃了他。“庄严而悲怆的《大赞》念起来了。/后排传来了哭泣声”。⑨他一方面要真诚地倾诉自己的情感,一方面要掩盖这种情感所带来的孤独而寂寞地寻求模糊性的符号。这使得他的诗歌远离时空,造成了一种间隔效果。北岛展示了一代人对自身命运的探索:冷漠与隔膜,特殊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喊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的声音。无论悲哀与否,他是诗人自身世界良知的必然。
  以上是我对北岛诗歌的一点粗浅认识。总的说来,他写的是一种质地坚实的诗歌,走的是一条茫然、苦闷、追求、沉思、幻灭的精神之路。他特有的孤独感、强烈的象征性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成为诗歌的基本属性。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我们只能采取一种隔岸观火的方式“远视”他的诗歌。有时我忍不住想:是北岛通过他的诗歌在写他的时代,还是时代用诗歌来写北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像庄周梦蝶般引人深思。除了诗歌以外,北岛还写过一些小说,翻译过瑞典、挪威当代诗人的诗作,在此不一一详述。
  由于我的学识有限,也由于当代诗歌的混乱状态,我难以对他的诗歌作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抛却我们对他人为的评价,仅以作品而论,北岛(在中国诗歌史上)应是在顾城、舒婷、江河、杨炼、食指、梁小斌诸人之上的中国朦胧诗最伟大的诗人。我以上的叙述仅仅是希望抛砖引玉,窥一斑而见全豹。实际上,每次我读到北岛的诗歌,我就好像看到了里尔克笔下孤独的豹子。它总是在笼子里走来走去,搅得我不得安宁。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同时正在读德彪西的《月光》:“我的嘴唇沾满了宇宙的冰凉,我在悠远的期待里成为记忆的面具和符号。”(彭燕郊译)这恐怕可算作北岛的写照。还是让北岛自己来结束全篇吧:
  在黎明的铜镜中
  呈现的是黎明
  屋顶上的帆没有升起
  木纹展开了大海的形态
  我们隔着桌子相望
  而最终要失去
  我们之间这唯一的黎明
  
  注释:
  本文所引诗大都出自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北岛诗集,在此每一首均在后面注上篇名。
  ①彭热,法国诗人,和夏尔、米肖等并称法国诗坛三杰,1972年获法兰西学院诗歌大奖,1981年获法国文人协会大奖,有《诗歌大集》等。
  ②《西方现代文论选》,伍蠡甫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83页。
  ③《朦胧诗实验诗艺术论》,程光炜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43页。
  ④陈林群先生认为,北岛的《古寺》是真正的现代主义诗歌。《名作欣赏》2005年第9期。
  ⑤《北岛和他的诗歌》,毕光明湖师学报1985年第4期。
  ⑥《瞧,这个人》,尼采团结出版社2006年第87页。
  ⑦《朦胧诗实验诗艺术论》,同③第36~37页。
  ⑧《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⑨《心灵史》,张承志花城出版社1991年。
  
  别新貌,董红佴,教师,现居湖北宜城。

试读北岛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