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5期 ID: 140320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 王丽红 韩爱连

  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世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信心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的自信心理,应该从小就培养。
  
  一、发掘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享受自信。美国心理学家杰丝·雷可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
  言,就像阳光一样。”特别是小学生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会很兴奋,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班队会上,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优点轰炸”活动,让学生自我挖掘优点,同学互相找长处互相赞美,有些同学自己平时没有被发现的优点,被同学找到了,如爱劳动、忠厚老实、爱帮助人、文静、不打架……这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自己也有许多的优点,有些是自己还不曾了解的。在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位同学听了大家的发言非常激动,说:“我没想到,我还会有这么多优点!”中队会后,那位同学在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让学生多参加锻炼,感受成功,培养自信。儿童心理学给我们指出:儿童都有表现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的我既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又把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体,以此提高他们的主人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非常注意给他们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工作中,增强他们的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能行。在班级中,我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班级管理中我设了多个岗位,例如:“图书管理员”、“卫生检查员”、“牛奶发放员”“门官”“灯官”等。小小的“职务”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锻炼的机会。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学生在学习管理中品尝到了苦衷与乐趣,最重要的是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增进了自信心。
  
  三、关心体贴孩子,让孩子在老师的关爱中获得自信。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用真心、善心、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架起一道自信的桥梁。我班新转来一个小女孩文文,生性胆小,课堂很少看到她举手发言,即使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也是声音低低的,不敢抬头看老师和同学,平时课余时间,文文总是自己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让同学们主动和她交谈、玩耍,她也总是一副怯生生的样子。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文文更不敢抬头看老师和同学们了,于是我主动联系家长,从家长的嘴里才了解到,她和我班的另一个同学有着同样的彩笔,那天上美术课,那位同学的彩笔没有带,而误说是文文偷了他的。了解到这些,我主动找文文和那位同学弄清事情真相,并要求那位同学向文文道歉。为了消除文文的胆怯心理,我告诉她一个人只要做得正,就什么也不怕,还让同学们主动和文文玩耍,上课时经常提问文文,及时表扬她的每一点进步。文文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中渐渐活泼起来,变得自信了,主动参加了班里的班干部竞选演讲,担任了班里的卫生委员。
  同时,班主任应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自信。班队会和课余时间我以活动为中心,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是平等的、和谐的,在活动中,学生能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长处,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自信和勇气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四、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齐。全班几十个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让学生遭到学习上的失败,应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就会积极向前的,因为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每个孩子规定不同的要求,平时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孩子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扬起自信的风帆,不断进取,一步步走向成功。
  
  王丽红,韩爱连,教师,现居山东淄博。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