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5期 ID: 140367

  

试谈班级文化建设

◇ 涂晓平 黄茶珍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基本活动场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文化建设,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对规范学生的言行,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创建优良的班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既是校园文化补充和发展,更是校园文化内涵落实的延伸基础。如何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呢?笔者试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第一、卫生是班级文化的基础
  环境是第一品牌,教室的环境卫生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靠同学们保持出来的。教室环境卫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的摆布、电教设备的安装、标语和制度的贴挂,我们都要精心设计和布置好。日常打扫制度化、责任到人,使教室桌椅整洁、窗明地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整洁美观、优雅舒适的室内环境,无不具有教育意义。班级环境卫生一定要严格要求,人人爱护,个个遵守,因为这就是班级文化基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班级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第二、布置是班级文化的窗口
  教室虽小但大有文章可做,让墙壁、黑板“说话”,甚至教室四个角落也可充分利用,如图书架、爱心角。教室布置的总体要求是大方得体,不潦乱花草。制度上墙,板报简洁,标语醒目。甚至可以从教室扩展到外面的走廊,班级文化长廊展示班级风采,班牌和班徽映衬班级精神,每一处布置无不闪烁出同学们的思想火花,无不体现出同学们的智慧结晶。
  第三、班风是班级文化的核心
  班风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对支配班级成员的行为,美化班级面貌,培养班级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一个班级的良好风气就是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面貌体现,是全体同学用实际言行凝聚起来的高雅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所在。班风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而是班级文化长期建设的积淀。它包括班规班训和班级目标、班级公约以及考勤奖惩等班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都是由同学们自己一点一点制定的,然后形成条文制度而张贴出来,让大家慢慢习惯,共同去遵守,共同去实现。如班训“团结、自信、务实、奋进”,激励同学们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又如班级公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奖优罚劣,规范学生行为。并且通过制度内化为大多数学生自己的思想,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具有一定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扶持班集体中的好风气、好精神,把不良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这些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同学们的思想意志拧成一股绳子,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
  第四、班会是班级文化的主题
  班会是每周必不可少的班级活动,而且每次班会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关键是如何组织、设计。如果是班主任一味地进行空洞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觉得烦躁,甚至会助长学生的抵触情绪。主题班会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素材,抓住教育契机,使学生得到的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把班会主题做成课件,图文并茂,并插入动听的音乐;或者把主题班会移到现场去上。想必学生是乐于接受的,教育效果是比较突出的。会议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班主任幕后监督整个过程,只作个开头或总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主持活动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在互动参与中接受教育。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宣扬正确的的思想行为,同时利用典型的案例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活动是班级文化的源泉
  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班主任既要配合学校开展活动,又要开展班级的特色活动。活动不要流于形式而要注重教育效果,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寓教于乐。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受到教育,学到情感交流技巧,培养与人协作的精神。既面向全体同学,又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成就感,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我在“文化”治班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清道理。年轻的班主任们尝试从文化学的角度去实施班级管理,相信一定会别有洞天。
  
  涂晓平,黄茶珍,教师,现居江西丰城。

试谈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