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5期 ID: 140345

[ 仝玉山 文选 ]   

新材料作文审题例析

◇ 仝玉山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相对于1999年以前的材料作文提出的概念。而1999年以前的高考作文,自然地就被称为“旧材料作文”。“旧材料作文要求全面把握材料,有最佳立意之说;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限定文体。其中限定文体符合原材料主旨是材料作文的重要标志。
  “新材料作文”又叫“后话题作文”“命意作文”,是介于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之间的一种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叙事相对完整,材料内容有较大阐发空间,没有倾向性的观点和明晰的主旨;题干“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和“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其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解,“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让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任何一个角度,其是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标志。在“材料内容及其含义”范围的限制下,强调考生写作的自主性,强化作文选材与立意的开放性。在明确了这种开放性之后,还有一个关键内容不要忽略,“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这是“开放”同时的一种立意范围限制,脱离了这个限制来谈任何问题都是离题的。因此,审读材料就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了。审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关键句法、问原因法、情感倾向法、找关系法。
  关键句法。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很多都有关键词或关键句。关键词往往是主要形象的修饰语,对主要形象评价性的词语。200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的关键词是“好心人”。关键句往往是议论性的语句。例如2006年全国Ⅰ卷的高考作文题,牧羊人的议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的话“它也很可爱呀!”就是关键句;2007年全国Ⅱ卷的作文题的关键句是“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把握住了这些关键词或关键句,材料的主旨就很容易把握了。抓住关键句,前者就可以立意为: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和为人要有勇气,后者可以立意为传递爱心。
  问原因法。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有过程,有结果。我们在审读材料时,注意分析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多问为什么。往往可以深入材料的核心意思,进而准确立意。如:2006年全国Ⅰ卷的高考作文题,乌鸦抓山羊这个行动的结果是失败。我们在审题时,不妨问一句,乌鸦抓山羊为什么失败?自然会明白,是因为它不顾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等自身条件,盲目模仿老鹰。据此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难免导致失败,是要不得的。
  情感倾向法。情感倾向是指在材料的叙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叙述者对形象、事件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是是通过词语的运用来体现。例如下面这则材料: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直接贬斥了那些“想要给断臂的维纳斯接臂的人”,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求。而不能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
  找关系法。关系是指材料中的人、物等形象的关系。形象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主次关系、依存关系、条件关系、取舍关系等。阅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各个形象之间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例如下面的材料: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谁也离不开谁。共处,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更好地生存。据此可立意为:自然界自有自身的规律,自然规律不可违。
  总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偏离材料立意。实际上,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所以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综合使用的。
  
  仝玉山,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

新材料作文审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