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情况为依据,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寻找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就是“指挥棒”,支配和领导着学生意识,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所以,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环境。
一.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变
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感到困难最多最大的是阅读理解,理解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常规基础教学中,把每篇课文都当成阅读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师生交流探讨共同分析问题,实现师生平等。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获得成就感,实现教师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变。
以教学《我心归去》为例,要实现角色转换,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教材。本文的意图主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沉涵义。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标准,本文的重难点之一是希望通过借鉴运用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个性化解读“故乡”。其次,了解学生情况。当代学生很少有离开故乡的生活经验,对故乡也没有清楚的认识,“故乡”这概念对学生来说有些模糊。所以教学《我心归去》,除了解读文本,更要注重结合学生故乡的实际,让他们在分析讨论中解读“故乡”学习本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故乡对一个人的意义,看到故乡的风土人情,唤起学生对故乡的自然情感。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1、要学好语文,朗读是关键,在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就该让学生多读,但读不是盲目地读,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读。
首先,快速阅读,疏通字词。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其次,录音范读,整体感知思考:本文讲了什么故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诗人和琵琶女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再次,自由诵读,分组讨论在全诗中有几次音乐?每次是怎样表现的?最后,全班诵读精彩语段,再找找文中第二段里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点名学生分别读一读这些语句。朗读的手法是多样化的,不仅达到目的,又让学生感觉不到读书的疲惫,我们还可采取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竞赛,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有感情,评一评哪个小组课文读得最好,或者采取让一个同学读,大家评的形式等等。一篇课文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到粗读、精读、带入感情地读,这样不仅让学生乐于读书,还培养了语言能力。
2、教师要扮演好“导”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导入课文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思考。
比如《安妮日记》中,要让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前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制作学案。学案中要明确文章的时代背景、《安妮日记》的相关知识,以及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有关资料。其实,课前的准备已经把学生导入了浓浓的氛围之中,在学案的基础上,大家就更能理解为什么文章中的主人公安妮仅仅十五岁,思考问题却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深度。通过背景知识分析就会发现: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这样,通过学案和教师的引导,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就更能掌握文章重难点,深刻理解人物形象。
3、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原动力,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设置一些问题。
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一篇情节简单的文章,学生不难读懂。通过阅读后首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当学生回答出“伽西莫多受笞刑”时,教师紧跟提问:他受刑时的反应是什么?找出文章中的相关细节描写,这些描写说明了伽西莫多受刑时的身体很痛苦。那他的心理是怎样的?再找出文章相关句子。面对许多人的辱骂,伽西莫多有了怎样的反应?为什么他受笞刑的时候忍耐,不受刑了他反而狂怒了?为什么人们对伽西莫多这样憎恶?文章是爱斯梅拉达用一滴水换来了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最后教师总结,原来本文还有其它译法,其他翻译是这样写的:“一滴泪报一滴水”你觉得这样的题目好吗?如果不好,试改一下题目?
本节课的一系列问题设置,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余地,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让学生在问题障碍下深入把握人物内心世界。
三.用写作来巩固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的学生是需要交流的,他们的情感需要与人分享,如果语文教师能把写作看作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途径,那么将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笔者认为,作文可以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学生的感情世界,所以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经常练笔,写出触动自己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对塘上的月色,运用了比喻、拟人和通感的手法写出了场面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借用这些描写手法模仿写一篇散文,如果有的学生觉得困难,可以先把文章好词好句找出来进行仿句。比如文章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是一句很简单的比喻句,对于高中生来说模仿这样句子应该没问题,教师先给学生们一些信心,然后逐渐加深模仿的程度,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有些长,比原来的那句模仿起来就有难度了。如此一来,从单句到复句,从短句到长句,从自然段最后是整篇文章的仿写,学生循序渐进,在轻松的氛围之下提高写作水平。
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不是看教师的教法怎样,而是看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要改变单一、陈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还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教师需多引导重启发,多讨论少讲授,努力激发学生的原动力。同时还要加强朗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以课本为基础,注重方法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张丹华,教师,现居浙江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