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5期 ID: 140343

[ 杨彪先 文选 ]   

有情有趣 轻松作文

◇ 杨彪先

  “我有兴趣,我想表达,可写作时往往不尽人意……”这是我们班一名同学与我聊天时吐露出的心声。我不禁发问:小学生作文为什么写不好?是提笔忘字还是无“米”难“炊”?准确地说,这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因为缺乏写作激情,缺乏强烈的表达欲望,“情”未动,“辞”不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乐于表达呢?
  
  一.贴近日常生活,增强表达欲望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叶老说,小学生的作文,就是“综合地表现以前知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可见积累对于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收集材料的好习惯。二是要以学生的生活和认识实际为依据,认真处理好“情感”与“需要”的关系。情感,是人对现实事物态度的体验,当为着某一目标而需要人去作努力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去“干”去“完成”的使命感,可见“需要”是人的感情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因此,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为着某种目标的“实战”练习,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新颖文题,诱发写作激情
  
  小学生幼稚、天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且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老套的作文题目。题目陈旧、程式化,学生就会厌烦,情绪就会低落,很难写出好文章,如《寒假中的一件事》、《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样的文题不知要写多少。这些事也写滥了,再写也写不出新意来,这样的题目,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命题切忌呆板、落套,要力求新颖、有趣,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题目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情感,就会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如《老师笑了》、《会说话的小椅子》、《我真后悔》,学生一看题目就觉得有趣,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情,就会产生将文章写生动的热切希望。
  
  三.创设写作情景,获取真切感受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他们的情感活动,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作言语指导过程中,教师依靠自己的教学艺术,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语言描绘: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根据写作的需要创设特定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遵循教师设置的情境表达出特定的思想内容,使学生有“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现场表演:少年儿童喜欢小制作,让他们动手动脑做一些形态各异的小玩具,如小飞机、小坦克、小手枪、小房子等,然后要求学生将制作的过程和由小玩具引起的联想写成文章,学生便个个争先恐后,兴趣盎然。
  体验自然:大自然是最美的情境,随处都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选择其中的精华,让学生获取真切的感受,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就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高山大河、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不但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激起他们表达美的欲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天赏雪,让学生用眼睛“拍照片”,用脑子“过电影”,用彩笔“画图画”,乐在其中。
  
  四.引入激励机制,享受成功的喜悦
  
  把激励机制引入作文的教学之中,将会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写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写作水平往往会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现象,即某一阶段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相对稳定,某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对稳定,这似乎是一种有利于“和平”“稳定”形象。这其实隐藏诸多不利因素,是一种“危机四伏”的表达平静,这种状况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或进步甚微,写作水平很难有所突破,怎么办?这首先可以在作文评分上作文章,要抓住机会有目的给一些平常的文章以高分,让作者在意外惊喜的情况下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深入其中,真正地把文章写好,以此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一潭死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大胆地说“我有兴趣,我想表达!”
  
  杨彪先,教师,现居江苏淮安。

有情有趣 轻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