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由词汇量、句意整合、推理理解、归纳概括、情感体验、评价赏析、综合运用等七个方面构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中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要注重整体把握,重视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以及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因此,阅读要从整篇课文入手,无论课文长短、深浅,都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个人阅读后的感受、体验。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孩子会阅读。
一.既要精读,又要泛读。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就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泛读。泛读就是大略地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精读以泛读为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的效果。
二.既要读短,又要读长。
把一篇文章读短,就是通过读,能知道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把一篇几百字文章能用几十字概括出来。把一篇文章读长,就是文章内容有许多没有直说的话语有待我们读者透过字面分析理解,文章中许多空白要求我们通过联想、想像来补充。如在教《船长》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通读三遍后,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熟读后,能说说“没有一个人能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句话的意思,并能根据文章前后内容的理解,合理想像“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此时此刻船长的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既把一篇文章读长,又把一篇文章读短,就能整体把
握课文内容,并能深刻感悟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三.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
在阅读理解中,读者要把心放到文中,走进文中,作为文中一角色,随着文章人物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同悲同喜,他流泪你就伤心,他高兴你就快乐。和文中人物同活动同休息,走进文中真切地感受人物的生活。通过这样的透彻地阅读之后,再从文中走出来,回过头来想想文中主要人物是谁,他(她)具有什么性格特征,文中通过哪些事例来反映他们的品质等?如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时,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赤着脚在大街上走着,她又冷又饿,读到这儿,自己仿佛就是那个小女孩,在街上饥寒交迫、孤苦伶仃地走着。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每次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读者的感情随着小女孩擦燃火柴而变化着,和小女孩同悲同喜。读熟课文后,再从文中走出来,读者从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的幻想中体会到小女孩渴望温暖、美食、美好的生活、亲人的关心等。
四.既要读,又要写。
阅读时,要学会借鉴,从读到写,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理解,还要会表达。要善于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把他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一篇文章首先读熟理解之后,方可进行写话练习。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升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那么在阅读理解中,可以有哪些形式的写呢?一是续写,就是接着文中的情节写下去。二是补写,一篇短文,从中抽掉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前后内容去补写。三是仿写,(一)是仿照句式去写。(二)是仿照内容去写。(三)是按照感悟性写。(四)是联系生活实际写。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只有直接面对文本,潜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在阅读时要把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把一篇文章读短,又能把一篇文章读长;既要读进去,又能读出来;既要读,又要写;既要积累,又要运用。这样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马剑,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