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5期 ID: 140329

  

如何进行有序写作

◇ 柳群 刘冬梅

  作文教学决不可盲目,必须有一定的序列;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方法”的形成、特别是“写作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有限的课堂写作指导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好点,给予他们最有效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作文的系列化方面做了以下探究:
  
  一.作文素材序列化
  
  常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获取素材的源头,作文的内容知识需要作者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哪里来?靠的是生活。因此,写作成败的最关键是作者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中生的阅历虽然有限,但毕竟见过不少世面,如果作文中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真实的东西,那篇文章即使写作技巧一般,也可能成为一篇较好文章。如何写得真实?就是按照生活的原型去写,也可以说是“模仿生活”。一开始要求不要要求过高,诸如详略、选材等方面暂不予理睬,只要是按照生活的真实去写就值得鼓励。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容易,既不会产生惧怕心理,也能积累一点经验和素材。
  然后引导把学生的生活分成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人生、我与文学、我与文化七大块,分块积累。
  
  二.作文指导序列化
  
  怎样指导才能做到“科学有序有效”呢?许多老师均摸索了很多方法,如,同是记叙类写作指导,有的老师安排的训练点为“审题与立意——构思与表达——实用写作技巧”,有的安排为“立意——选材——布局——语
  言”等。而我们尝试走的路,是选择好几个切入点,以点带面,针对提高。(结合我班学生情况,感到按照一般的作文训练体系全面进行,时间不足、铺开太广,效果不佳。尝试以点带面,针对提高,反而让学生一课一得,一练一得,有了成功的喜悦。)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均呈现这样的步骤:写前指导(含写作方法、例文导路)——写作训练——讲评交流——总结反思。
  另外,老师的堂上指导很重要。一味讲太多高深的写作理论,或是泛泛讲要求,我认为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的,如何找准入口,找好例文,让学生真正有体悟,才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写作指导课的有效设置。
  
  三.作文评价序列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因而我安排了“互评——讲评——自改”的评价方式。
  互评。首先是给学生分组,指定一名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然后由学生任意报名参加;其次是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评改作文。老师公布当次作文修改注意事项。大致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求全面通读,改正错别字和不明确的标点符号。第二步要求就作文的中心是否突出进行评价。第三步就作文的选材和思想内容进行评判。第四步为指出作文中语言上的优点。最后写上分数和总评,署上评阅者姓名。各小组评改完毕后,共同总结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把优秀文章推荐出来。
  讲评。应在“升格”上下功夫。 如:在讲评“精心构思、巧设情节”时,结合学生存在的“立意不足、材料老旧、平铺直叙”的不足,就有了两个思考:一是找到兴奋点,真正让学生用心思考“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的关系;二是找准升格点,以学生的作文为实例,为他们提供一些好用的方法。找什么兴奋点?我采用了很多老师都用过的“小说猜读续写结尾”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情节设置”与“主题表达”的密切关系。
  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评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在互评、讲评之后我安排了学生自改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升格。这是作文互评反馈环节。学生认真阅读他人修改建议,然后签署自己的意见对于他人的评价给予肯定等,最后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时注意结合他人意见找准自己的作文升格点认真修改,在修改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系列作文活动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因此,它强调教师指导工作的有序和灵活。系列作文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写作技能训练还是一项完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不仅是写作技能的实践,更包括对学生个人性格意志的锻炼和对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等素质的培养。
  
  柳群,教师,现居湖北枝江;刘冬梅,教师,现居湖北长阳。

如何进行有序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