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9年第1期 ID: 353482

[ 余映潮 文选 ]   

教学艺术

◇ 余映潮

  对于教学艺术,人们有如下一些说法;
  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
  教学艺术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特征的艺术。
  笔者以为,从“教学”二字来看:
  创意优美、角度新颖、细节生动、手法巧妙、激趣益情、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设计技巧与教学技巧就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具有美感、富有情味、因势而异、省时高效的高层次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的层次丰富,分支众多。如:教学艺术一语文教学艺术一课堂教学艺术一阅读教学艺术一整体阅读教学艺术一文学作品教学艺术一教材处理的艺术一人物形象欣赏艺术一语言教学的艺术……每一层次的教学艺术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似乎无可穷尽。
  但教学艺术的特征却是非常鲜明。
  特征之一:创造性。
  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具体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时代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的指导,二是教师自己的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与勇于实践。下面这则教学思路设计的创造性,就离不开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教学理念的支撑和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的研读与处理。
  苏教版七年级《七颗钻石》教学创意:
  活动一 进入录音棚 读起来——让我们的心情激荡
  活动二 畅游智慧泉 说起来——让我们的发现闪光
  活动三 来到创作室 想起来——让我们的思绪飞扬
  特征之二:审美性。
  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性首先就是审美的创造。因为审美的创造,因为美的力量,教学艺术才能够益趣、益智、益情,才能够更好地激趣、激智、激情。缺少美感的形式与内容谈不上有着这样的艺术力量。我们常常说某节课好听好看。就是因为它的美感。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既表现在教学的整体策划上,也表现在教学的局部之中,更多地则表现在教学细节之上。细节之美闪现出教学艺术美的亮点,细节之美的汇聚形成了教学的整体之美。
  如笔者教学《湖心亭看雪》,在“导人”上就运用了艺术的手法,凸现出它的美感。
  我选用了梁衡先生的一句话作为开讲语: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离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青年文摘》《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2)
  这则“导语”,文字是美的,用途也是美的。表现在:第一,极简洁地进行了课文学习的导入;第二,设置了教学的悬念,引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暗示了教学中品析欣赏的角度——画面之美;第四,得体、恰切并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特征之三:实用性。
  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都应该而且必须能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喜爱、所欣赏、所运用,不能引起教师共鸣的教学艺术往往只是空洞的纸面上的“艺术”。所以,在实用性、普及性上多做一些有益于广大语文教师的工作,让教学的艺术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不懈努力。

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