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 ID: 357482

[ 余映潮 文选 ]   

创设审美氛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例评析

◇ 余映潮

  [教例简述]

  这是万金党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

  教学步骤如下。

  一、播放《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王维《鸟鸣涧》的配乐朗读录音。

  二、对比这两首词的朗读及配乐音乐的风格,了解《赤壁怀古》的风格是“豪放”。

  三、提问: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了这两首诗词在风格上的区别?

  (师生一起对两首诗词的意象特征给人的审美印象作了比较分析:

            人闲

  鸟鸣涧    桂花,夜静,春山       柔和,闲静

            月,鸟,春涧           多情

            大江,浪,千古风流

  赤壁怀古  乱石,惊涛,千堆雪      豪放,刚劲

            赤壁之战

  从形象的力度感上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古典美学的两个审美范畴:阴柔与阳刚。)

  四、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抄下姚鼐的一段话: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  日,如火,如金  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鹤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  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五、教师向同学们扼要地讲解除了“阳刚”、“阴柔”的理论内涵。

  六、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从所学过的诗词中作举例分析,使之初步学会从一个侧面去欣赏古

  典诗词的方法。

  [评    析]

  评析之一:

  此教例有三美。

  一是教学手段美。两首诗词的配乐朗读如清泉汩汩,如波涛滚滚,一篇参读文献字字生辉,课堂内洋溢着艺术气氛。

  一是教学方法美。两首诗词的比较赏析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层次,姚鼐文章的穿插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力度。

  一是教学思路美。感知(从审美知觉起步)——赏析(从意象特征上审美)——迁移(丰富审美认识)——深化(点拨审美理论)——实践(进行审美体验)等五个环节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课,在浓厚的审美氛围中进行。

  评析之二:

  此教例有“一波三折”之妙。

  作者简介、诠释、讲解这一套直统统的程序被改革一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宕开一笔,听录音,让诗词的文学风格沉淀于学生的感知中。此 一“折”。

  再添加一笔,作比较。《 鸟鸣涧》严格说来不与《赤壁怀古》构成比较,引进它的作用是鲜明地烘托出课文的“豪放”风格,让学生的审美感知愈加深刻。此为二“折”。

  再引申一笔,抄美文。姚鼐的一段话不仅仅是扩大视野,它在激动学生的心绪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此为三“折”。这样的课,还能说没有浓厚的审美氛围?  

创设审美氛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