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名师课例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 ID: 357449

[ 余映潮 文选 ]   

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

◇ 余映潮

  [教例简述]

  此教例参考宋子江老师的论文《怎样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9期)

  设计而成。

  教学主要内容如下。

  一、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弄清楚内容、体裁、人称、写法等。

  二、提问:你认为课文好在哪里?

  学生纷纷作答:

  ①用了倒叙的手法,②首尾呼应,③首尾抒情议论,④用词准确,⑤写了周总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三、教师调整:根据课文内容,我们要说清楚“课文好在哪里”,重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

  

  学生继续踊跃发言:

  ①好在主题鲜明,②好在结构完整,③好在情感丰富,④好在充分表现了周总理的崇高形象。……

  四、教师导向:好!我们就来看课文是怎样把周总理的形象写得光彩照人的!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写发言提纲。

  五、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有条理地组织板书:

  写“我”看:慈祥的目光 充满了 充满了

  听:窗帘唰地拉开 电话是总理打来

  感:像在询问 百感交集 泪水……

  写“工作人员”遵照总理指示送“我”去医院

  回答总理电话中的询问

  领导指示送新衬衫

  写总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尽情铺叙。

  六、教师继续导向:刚才有同学谈到这篇课文“好在情感丰富”,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有条理地板书:

  课文开头:点示衬衫意义,点示课文主题,点示全文的取材立意,情感丰富。

  课文中间:反复抒发内心感受,反复穿插点示主题的议论,情感激动。

  课文结尾:扩展主题,升华主题,以小见大,情感深切。

  写情感,从头至尾穿插议论抒情,反复激荡

  七、教师小结:要说《一件珍贵的衬衫》好在哪里,主要就好在上面值得学习的这两点。

  [评 析]

  面对这个教例,我们说:好精美!

  一篇常常被认为学生一看就懂的“没有什么讲头”的文章,在几个回合之间被教师讲析得溢光流彩。

  这里面就有学问。

  学问之一在于教师读教材的水平,教师自己要能够明确课文究竟好在哪里。如果揣摩透了作者布局谋篇用词造句的心思,乃至钻研到文章如出己手,那就必然能够切中肯綮,左右逢源。

  学问之二在于教师讲析课文,也要讲究详略取舍,要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的“个性”特点作为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使这篇课文在一类课文中闪烁出它所具有奇光异彩来。

  学问之三在于运筹策划的水平要高。此教例中,教师尽量地“引”,在“引”中掌握学生对教材的实有领会能力,然后巧妙地“导”,将教学流程导到教学主线上来,随之而来的是精心地“点”,点出课文的精粹之处,精华之处,最后是有力地“结”。

  总的来说,学问在于思想上要有“教出课文好在哪里”这根弦,再“平淡”的课文,也要使学生知之,好之,乐之。

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