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1年第2期 ID: 136450

[ 余映潮 文选 ]   

“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例谈

◇ 余映潮

  在阅读教学方面,经过长期的探讨与实践,我创造了两种实用的、得到专家和同行公认的教学技法。
  一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板块式思路”。
  一是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
  本文重点谈我所创造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
  
  一
  1993年3月,我的系列论文“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开始在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上连载。第一篇文章就是评点上海市教研室徐振维老师的《<白毛女>选场》教学案例。在评点文字中,我提出了“主问题”的概念,同时提出来的,还有“板块式”这种说法。(见《中学语文》1993年第3期《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
  我在评点中说道:
  ……
  从教者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看,这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每一个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四个主问题形成四个教学的“板块”,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板块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全面,又显得比较深刻。
  再从四个“主问题”本身看,问题的设计极富特征。这四个问题,可称为“串问”或“顶针问”,四个问题一个接一个,涉及的内容一个比一个精细、深刻,似乎一气呵成,组成了完满的教学结构。
  ……
  从此以后,“板块式”和“主问题”就成为我倾力、倾心的研究目标。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它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开讲,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
  请看几个“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
  1.课文《说“屏”》:
  选几个词儿读一读
  选几个句子说一说
  选一个精段品一品
  这是从“学生活动和能力训练”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2.课文《行路难》:
  欣赏课文中的美句
  解析课文中的难句
  这是从“课文理解”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3.课文《泥人张》:
  学习活动之一:概说课文
  学习活动之二:细品课文
  这是从“教材处理”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4.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阅读欣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阅读欣赏《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阅读欣赏《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这是从“开发资源”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自读课文:我们读懂了什么
  讲读课文: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这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6.《云南的歌会》:
  话题一:《云南的歌会》的结构层次美在哪里?
  话题二:《云南的歌会》的民风民俗美在哪里?
  话题三:《云南的歌会》的描写片段美在哪里?
  这是从“主问题”设计的角度设计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从以上教学思路设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板块式”思路的比较明显的特点:
  1.简洁,实用,好用。教学过程非常清晰,非常有序。能够十分有效地改善大面积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绪不清的问题。
  2.课堂教学明晰地表现出“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教学态势。“块”与“块”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3.由于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
  4.由于“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就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创意的水平。
  5.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有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有些“板块”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的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6.教学过程中因为“板块”的清晰存在而容易协调教学节奏,能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都能得到鲜明的表现。
  7.实际教学之中,“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内涵的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各种文体或各种课型的教学之中。
  8.以鲜明的逻辑步骤形成清晰的教学层次,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
  可以说,“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对于传统的教学思路而言,“板块式”思路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创新,是一种很有魅力的突破,是一种具有实力的挑战。
  二
  教学思路设计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果没有教学思路的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一片混沌。
  “板块式”思路因为“简明”而可以成为大面积上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设计的首选。其操作要领如下:
  1.从“线条简洁”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线条简洁”的主要特点是,一个课或者是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活动的角度非常清晰但教学的步骤又不是很多。
  如《最后一课》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两个重要的教学“板块”组成:
  课文品读之一:文意把握
  课文品读之二:片段欣赏
  这一节课立足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课文。板块一“文意把握”是“面”,板块二片段欣赏是“点”。全文的教学点面结合,既整体式地了解课文内容与情节,又集中力量欣赏最美的片段,从而达到“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思路的设计应该确保在“清晰”前提下的“重点突出”。或者是某一个教学步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给予更多的时间;或者是大多数的教学步骤都关涉到某个教学内容,以显现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的主体内容就显现得相当精彩:
  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这个教例的思路是清晰的,是“板块式”的,同时又表现了重点突出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视点集中在“课文脉络”之上,运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熏陶和阅读技能训练。
  3.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即给课文的教学有意地贴切地假设一种教学的情景,但同样的,这个课的教学又是步骤清晰、线条简洁的。
  如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七颗钻石》的创新设计:
  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
  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
  这个课例思路清晰,让学生生活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第二板块主要是品析,第三板块主要是表达。教师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景,渲染了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优雅的教学情景及浓郁的情境氛围中进行灵动的、多种感官并用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让教学过程清新明朗,诗意浓郁,别具一格。
  4.从“活动充分”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应是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要义,是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和教学技艺成熟的标志。根据“学生活动充分”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可以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
  如《生物入侵者》的教学创意。
  课堂活动之一:整体感受课文,积累课中语汇
  课堂活动之二:实践阅读方法,认识说明对象
  课堂活动之三:品味课文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这个课例鲜明地表现了“学生活动充分”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地占有了课堂学习的时间,并进行着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实在是“美”,真正是“实”。
  ……
  总之,“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除了一个“课”之外,它可以“小”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它也可以“大”用到一个单元之中,使这个单元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添光彩。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教科院]

“板块式”阅读教学思路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