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段,两位资深的语文人。分别从山东和江苏打电话“友情提醒”:作为中语会的会刊。应该为即将过去的三十年做点什么。著名的语文教育研究专家饶杰腾先生也耳提面命:应该组织有识之士加大力度,深度研究30年间的语文人和事。
静心回顾和梳理,我们强烈的感受是。这30年,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不就是像这三位一样热爱并执著于语文事业的语文人吗?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到于漪、钱梦龙等老一辈语文人,因为他们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领域的精心耕耘、播种,热心滋养、扶持,细心收获、总结,引领了中国语文比较健康、平稳、和谐地走到今天,于是有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那些堪称精英的新生代,新锐、大胆、敢闯,如朝日喷薄,如电光四射。他们通过中语会全力支持成立的“青语会”这一崭新而充满活力的平台,成就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很多人冲破束缚,标新立异,独领风骚,径直、稳健地步入一流语文教育专家的队伍。
这一代代语文人,对中学语文,其情甚笃,其志弥坚。其功至伟。
对这些语文人的深度研究当然需要时日,但粗粗扫描。在他们身上最内蕴而又鲜明的品格。是坚守、反思及反思后的自我否定与超越。从吕叔湘先生直言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到顺应“人文”大讨论而有的语文学科性质的重新认定;从教学大纲“变脸”而为课程标准。再到如今课程标准又正在众目睽睽之下“检修”加工;从教材编写的“计划”体制到“准市场”体制的建立……语文教学在几代语文人的承继和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走过一条螺旋上升、逐步完善的道路。
挑战自我,否定自我,进而达成对自我的超越和完善,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品格。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思想不断升华、辉光四射的原动力!
今天,语文课程改革正在深化而又进入“深水区”,问题凸显,矛盾纷至,尤其是一线实践者困惑多多。我们更需要放出眼光,认真反思,在灵魂深处爆发自我否定的胆识和勇气。理性正视课改的核心理念。真实面对语文教材和课改衍生出来的种种新生事物!
我们的平台,当然永远为所有的语文人敞开。从今年的第1期起,我们将“搜索”并对话30年中的重要人物,“新编”且回味其间有意思的过程和“故事”。有人说,这是传统,那就当它是传统;有人说,这是文化。那它确乎是文化;有人说,它们是精神,那它自然是精神;还有人说,它们只不过是素材,那就当它是素材。实际上,我们呼唤一切关于这30年语文人的讲述,欢迎一切关于这30年语文往事的解读。因为这30年,永远是“这一个”。不可再生,不可复制。
我们最想看到的,是包括语文课改设计者在内的一切旨在完善和超越并有益于语文课改深化的自我否定的壮举!
我们期盼并守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