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语文课改的脚步,多媒体逐渐走进了教师的视野。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毕现、动感无限”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是随着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广泛运用,人们由此而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多。有人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有人呼吁“警惕多媒体电脑在语文教育中的魔性”,还有人预言“多媒体势必昙花一现于语文课堂”。那么语文课堂该如何巧妙使用多媒体,使之有效地推动教学呢?近期在一节公开课上,笔者有幸领略到某位教师妙用多媒体上课的风采,深为叹服!略作整理,并加以个人的思考,以飨读者。
一、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翩跹的舞姿、婉转的歌唱无疑是大自然中最动人的景致。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小诗。
在悠远空灵的背景音乐中,一位女生激情朗诵现代诗《门前的小鸟》。
教师出示第一张课件:
(一幅以葱郁森林作为背景,点缀以碧波荡漾、鸟栖枝头的唯美图画缓缓呈现,随着音乐的流淌,小鸟在枝头上欢快地跳着舞蹈。)
师:多么惹人怜爱的小鸟啊!那么台湾作家郭枫先生身处空山聆听鸟语又将有怎样的感慨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散文《空山鸟语》,感受流淌在文字间的动人情愫!
此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谓先声夺人、别具匠心,没有丝毫的哗众取宠之嫌。众所周知,郭枫先生的《空山鸟语》是一篇晶莹剔透、文质兼美的美文,该文描写的主要对象就是空寂山野中美妙纯净、令人忘却尘俗的鸟语。“美文必须美教”,相信很多人都认同,可是如何“美教”却是件颇费思量的事。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教师巧妙地选择了班得瑞的轻音乐《寂静山林》作为背景音乐。上课伊始,当清脆的几声鸟鸣打破课堂的宁静,纯净悠远的旋律在教室回荡;当碧波荡漾、鸟栖枝头的清新画面缓缓呈现时,学生该是多么的惬意!学生的情绪自然而然地镇静下来了,身心也逐渐松弛,恍若被一根神奇的魔杖引入了一个美丽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这时候再配上女生那清亮动人、激情洋溢的小诗朗诵,真是相得益彰,美不胜收!短短三分钟的导入,教者因为巧妙使用多媒体营造了一个有声有色、清新唯美的绿色世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被迅速拉近,对文本的亲近、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再授新课就水到渠成、众望所归了。
二、解读意象——等闲识得东风面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七段)
师:鹧鸪的叫声为什么能使作者昔日再现、梦回故里?鹧鸪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鸟?请大家欣赏一组与“鹧鸪”相关的诗句。
多媒体课件:屏幕右下角出现“鹧鸪”的插图,上方则显示一组诗句:
1.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郑谷《鹧鸪》
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3.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鹧鸪天》
4.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晏几道《鹧鸪天 》
此次课件是在学生对“鹧鸪”意象的独特内涵产生迷惑时使用的,正因为此处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展示的时间很长,足足有四分钟。在这期间,学生的状态怎样呢?笔者发现学生紧蹙的眉头慢慢舒展了,凝重严肃的神色逐渐被轻松明朗取代,甚至还有一些学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微笑。笔者想在阅读以上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一定会惊讶地发现在古老而深邃的中华文化中,“鹧鸪”竟是如此活跃的一个音符,它代表着远在天涯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对故友的永远无法割舍的一份情!在课件创造的静的磁场中,我们仿佛看到学生心灵的震动、思维的闪光,智慧的火花在擦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功效,为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处使用多媒体,真是“四两拨千斤”!
三、类文选读——隔岸花分一脉香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了课文诗化语言蕴含的深厚意蕴后,再度出示了一张课件:“同一个梦想”)
师:“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这是一个多么奇特而浪漫的想法啊!无独有偶,几年前老师读过一篇题为《月光下的探访》的散文,作者在文末也表示“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鸟”,那又是为什么?请欣赏该文的一个片段吧!
(多媒体课件:教师将课件超级链接至word文档,投影李汉荣《月光下的探访》中的最后两段文字,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两部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的,作为母语,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何其有限。所谓教材只是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例子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后,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举一反三,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得到提高。课堂上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的类文与《空山鸟语》都旨在赞美大自然的美妙纯净,含蓄表达了作家渴望远离城市和名利,像鸟儿一样简单、自由生活的愿望,二者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类文中的一些语句,如“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是对课文结尾主旨句的绝妙的注解,学生读了这个片段后必能收到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教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两篇美文在语言风格、反映主题上的相通之处,并巧妙利用多媒体的资源优势,将类文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鉴赏的能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所以,在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多媒体课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样的“精彩”教师一定不能错过!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究竟是惊鸿一瞥的昙花,还是馨香久远的康乃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巧妙地使用它。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若能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和合理方式,定能借得一缕香,散作语文课堂的满园春色!
(张晓红 江苏省清江中学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