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2期 ID: 163420

[ 韩利民 文选 ]   

中职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

◇ 韩利民

  语文意识的培养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将意识分为听、说、读、写四方面,重点强调生活中语文意识的培养,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学生诗意化的生活、思想空间,具有书卷气的外在气质,也为就业打造自然纯熟的口语交际能力。
  对于任何学生来说,他的母语学习基础都不是零,因为他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母语环境。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表情达意的能力往往己经很强,令大人吃惊。因此,加强培养对母语的感知意识,是学好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张孝纯先生所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就主张将语文学习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狭的笼”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学才能充满活力。语文教学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格、传授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审美情感等重大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对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必然。
  一、培养语文意识应包括的内容
  (一)听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会听、善听、听懂、听出对错及听出弦外之音等基本能力。
  (二)说的意识
  在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见闻,讲故事,说观点,谈看法,用嘴巴表达自己的看法、思想、意识。
  (三)读的意识
  除了读课文,还应习惯于读书看报,甚至于看到街上的广告、牌匾、电视上的广告词、产品说明书时,都要将它们看作语言的材料读出来。
  (四)写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优秀篇章、材料的习惯,让学生养成爱好写作,善于用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见闻与感受的习惯。
  对听说读写四方面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思考、表达自我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外在形象与气质。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一)课内语文意识的培养
  按照叶老“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观点,运用语言材料着力培养语文意识。
  1.营造语文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的形式办“文学园地”,选择学生的或报刊上摘抄的优秀文章定期展览,展出学生的优秀书法习作,让学生一进课堂满眼都是语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强课内、外的语文训练
  课内教学中,对关键性的新知识老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认真听,听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诱导学生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调动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以课文为例子,生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用语的兴趣。对写作中词语、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中思想的挖掘等问题,归纳出“这一类”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提醒幸福》一文时,文中作者一串排比: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笔者以此为例,让学生们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为内容,仿照句式写出五句话,体现出自己的幸福感。学生练习之后,加深了对排比句式的理解,同时也真正学会运用它来表达强烈的语势和情感。
  3.语文活动
  活动的形式多样:口头作文,朗诵比赛,演讲,辩论会,讲故事等活动。例如,在学习了《继续为祖国语言的健康而斗争》一文后,学生对日常生活、学习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开始重视起来。针对“错别字”问题,笔者又让学生从自己的作业、作文、复习资料以及街头巷尾的广告词中找出一百个错别字,并归纳类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发现了错别字的形成规律,并作了总结:形近错别,音同(近)错别。这样不但把规律归纳了出来,同时也形成了他们时常注意自己、同学或街上牌匾、报刊上是否有错别字的意识。再如针对笔者学校学生写作水平较差,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恰当的现状,首先让每个学生进行“介绍自我,展示自我”、“昂首挺胸走路,埋头认真做事”、“夸夸我班的好同学,夸夸我自己”、“增强自信心,树立自我的良好品行”等一系列的演讲,又利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朗诵自己写得最好的作文,还让他们课前用一两分钟给同学讲故事,或讲今日见闻,或对社会热点问题谈看法,形成了同学们张口就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感情充沛”的习惯。
  (二)课外语文意识的培养
  1.听
  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作为训练听的能力的手段。学生通过听,分析思考,真正做到听有所获。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收看新闻联播,笔者要求学生看后至少要复述三则以上的新闻,并发表看法,让学生养成平时像上课一样专心听的习惯。
  2.说
  让学生复述自己看到的新闻影视节目、生活中的见闻,评说事情的原因,发表看法主张,几个人一起谈,变平时的闲谈为有目的谈论。锻炼嘴巴,实际上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现在己经有几个同学能够像样地主持节目了,还能像“东方时空”那样搞个“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节目。通过练习,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嘴巴好使了,脑子灵活了。
  3.读
  指导学生读书看报。利用学校图书,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写
  课外阅读多了,摘抄的知识也随之增加。课外练笔紧扣生活内容,所以“作文恐惧症”会逐渐消失。在生活中处处留意写作素材,有利于写出漂亮的文章。
  5.审美意识的培养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群、思想意识是我们课文中主题的来源。用课文中作者揭示出来的思想、美丑去对照生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感悟美丑的能力。
  课外培养学生语文意识的渠道还很多,只要留意处处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贯彻“课内外相结合”、“听、说、读、写、思相结合”两个原则。课内学方法、明意识;课外用方法、形成意识。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如学习《潮涌浦东》让学生考查济源市的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了解济源的历史;结合课文和季节,让学生写赞美春夏秋冬自然美景的散文;结合社会生活让同学写谈看法的小议论文。这些做法,使学生形成了小到“见字辨形、见词析义、听话听音”大到“见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语文意识。“生活语文化”的意识逐渐形成,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情感的丰富。学生的语文意识形成后可以大大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持之以恒的训练与强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卷气的外在气质,也会为就业打造自然娴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蕾.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J].语文天地,2011,(19):36-37.
  [2]郝莲叶.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山西教育(教学),2011,(04):37.
  
  
  
  (韩利民 河南省济源市工业学校 459000)

中职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