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延续09年的写作要求,要求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这与08年的《考试说明》将记叙文放在首位有了微妙的区别,而高考命题组专家孙绍振老师也证实了这一趋势——高考作文开始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学生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中的用例常常成为学生的软肋,用例不当、只例不议,大大削弱了议论文的光彩,使得学生写作的议论文淡而无味、拖沓空洞,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归纳了议论文的用例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选例如裁衣,须得当
问题一,举例错误:
1.错例举隅
例一:《品味时尚》学生写作片段
在我看来,时尚不是盲目跟风。时尚,是个性的时尚。只有当时尚适合自己的时候,那才能叫时尚。
李白,一代诗仙,他之所以名传后世而不朽,是因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时尚,那就是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不畏权贵的豪迈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奔放的豁达之情。正因为诗成为时尚,也因为李白找到了自己的时尚,才成就了一代泰斗。
2.分析病因
论据选择不准确,不能够证明中心论点!所谓准确就是材料与观点要一致。例子确实说明了李白追求个性,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但是却没能围绕中心,讲出李白引发了什么样的“时尚”。
3.裁剪之道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语言被当时的人们口口传唱,确实是种时尚,完全可以举《静夜思》这一妇孺皆知的例子来证明“李白选择了诗歌,所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尚”。
高考满分作文相同观点的作文例证处理:
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一改北宋词坛当时文风浮华的局面,将市井俗语引用到词作之中,一时成为风尚。按照当时的说法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不得不承认在那时,柳永的词已风尚一时,但是千年以后,柳词却未因时代久远而失其魅力,这又是为何呢?因为柳永敢于独创,找到了符合自己个性的时尚,所以他的时尚历久弥新。
经过对比和提示两重环节让学生修改本例,教会学生使用正确例子或者事例的正确层面。
问题二,例证泛化
1.错例举隅
例二:《品味时尚》学生写作片段
随着广告业的蓬勃发展,随处可见广告的出现,诸如时尚包包,时尚彩妆,时尚手表等一系列以时尚为修饰的商品也随之出现,面对一大堆的“时尚”产品,人们无法一直满足要得到的欲望,但是这些东西到底多时尚,时尚在哪里是值得考虑的,而不应该被卷入时尚商品中迷失了自我,被“时尚”牵着走。
2.分析错因
举例不具体、不典型,只是泛泛而谈时尚产品对人们的影响,却未能举出实在的例子,因此无法使人们得到共鸣。
3.裁剪之道
若是能够说出人们追求的到底都是哪些时尚商品,而这些时尚商品让人们怎样迷失了自我——具体的结果,一定会很有说服力。
高考满分作文相同观点的作文例证处理: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阿玛尼,时尚吧?世界顶级十大奢侈品牌之一。于是,时尚成了啥?成了只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因此,选用事例一定要注重准确、典型、真实、概括,能够将事例选取、剪裁得当才能够使得文章具有吸引力。
二、分析如织锦,要无缝
问题一,有例无证
1.错例举隅
例三:《品味时尚》学生写作片段
时尚的东西层出不穷,有美有丑,就看你如何品味,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了。
选秀节目成为时尚。风靡一时的“快男”、“快女”是多少人心中的偶像,当我们面对着电视机,津津乐道李宇春的中性新风格,议论曾轶可的绵羊音时,又有多少戏曲名著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被驱逐出我们的耳朵?面对选秀节目这种时尚,我们需要的是看选手拼搏精神而不是其外在,更要保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分析错因
传统文化的部分与中心论点不十分贴合,举例多余,可以删去。此外,分析说理偏少,本来可以补救的论述就被作者比较粗糙地用论点+事例带过——观点未能表达完整。
3.无缝拼接
引导学生运用例后分析,即在叙例之后,对所叙事例作出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评论,一般寥寥数语,扣紧论点,切中要害,揭示本质,就可以使得说理深入人心。如:
当选秀节目成为时尚,风靡一时的“快男”、“快女”成为了人心中的偶像,我们津津乐道的是李宇春的中性风格,是曾轶可的绵羊音,是张靓颖又唱过几首电影主题曲,是周笔畅加盟了《麦兜》从此“星”途舒畅,一切的一切,不过让人感慨几句,再来就是也戴副黑框眼镜装酷,也只不过学曾轶可嗲声嗲气,至多是学习李宇春痛下狠手,剪去飘逸长发,忘记自己是男是女,(用例)但是,从没有人想过,在这些竞争激烈的选秀节目里,选手们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一颗多么执着于梦想的心才能拼搏下去、坚持下去?当选秀成为时尚,当李宇春们成为时尚的时候,我们也该让那一种敢于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成为真正的时尚,激励自己。(分析)
通过例后的简明分析表明作者观点:时尚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敢于追求梦想也是一种时尚。议论文始终是用来表达作者自身的观点的,因此事例叙述之后的议论才是文章之眼,才能收服人心。
问题二,分析单薄
1.错例举隅
例四:《品味时尚》学生写作片段
追星成为了一种时尚。东北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因春晚一炮而红,从春节晚会之后,陆续在全国各地演出,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笑星”,引发了社会上的“追星风”。全国各地陆续举办各种“笑友会”,各类综艺节目陆续出现模仿小沈阳的现象,更有甚者在网上宣称这也是一种时尚。但他们却没有看到小沈阳虽然语言幽默,却很低俗,而且融入了大量的东北方言,这种低俗的语言在我们这些所谓文化素质高的人中流行,也是一种时尚么?真是可悲呀!
2.错因分析
说理错误,误说“小沈阳引起了追星风”,事实上,久已有之。第二,说理单薄,未能说出小沈阳低俗在何处,追星不好在哪里,只是单纯地变抨击追星风气为人身攻击小沈阳,使得好事例由于不够好的分析失去意义。
3.无缝拼接
引导学生使用例后或假设分析法,即在叙例之后,运用假言推理的方法进行推论,使自己言之有理。如:
追星成为了一种时尚。东北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因春晚一炮而红,从春节晚会之后,陆续在全国各地演出,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笑星”,引发了社会上又一轮的“追星旋风”。各地电台忙着举办各种“笑友会”,各类综艺节目陆续开展模仿小沈阳的单元,处处洋溢着充满小沈阳娘娘腔式的幽默,到处弥漫着东北方言的粗豪。人们对小沈阳只是追呀赶呀,连他在江苏卫视爆粗口气走主持人的事情也一并看做是一种幽默,一种大气而趋之若鹜。(用例)假如有一天,街上到处流传着拗口的东北话,连售货员都热情问您:“姐们儿,要点啥玩意儿啊”的时候你受得了么?假如有一天你也被人随意谩骂几句还要被迫接受这就是一种幽默的时候,你还会这样热爱小沈阳么?还会对追星乐此不疲么?面对追星的时尚,我们是否也该有所选择呢?(分析)
在事例后运用假设加以分析,对事例进行合理联想,却使之荒谬,有利于证明自己“不要让盲目追星成为时尚”的观点。
问题三,说理单薄
1.错例举隅
例五:《品味时尚》学生写作片段
时尚是一股潮流,能像气味迅速在空中蔓延,韩流席卷中国,打开电视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韩剧,帅气的男主角、迷人的女主角成了人们话题的主角。不仅是电视剧,连小说、韩国料理、韩服也纷纷进驻了中国市场,许多青年人被这股寒流所诱惑,疯狂去追求,而渐渐忽视了我们民族的特色。这种盲目的追求时尚的现象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冲击,体现许多人不能正确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2.错因分析
此例所犯错误——说理泛化,硬要给事例加一个不甚合理又非常突兀的结论,空泛又无法引起读者共鸣。其实,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都会犯这个错,动辄就“随着科学的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时代的发展”,翻开作文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一谈就是“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为我国经济建设做贡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实在令人倒足了胃口,殊不知作文应当以小见大,如此表决心、树信念,不免过虚过假,实在有违高考作文“贴近生活”的主旨。
3.无缝拼接
当此之时,不如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才可能真正地感动读者,如:
品味时尚,要避免盲目追求时尚。韩流就像冬日来自内蒙古、西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着东方——许多年轻人为韩剧中帅气的男主角、迷人的女主角深深折服,韩剧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儿女竞折腰。人们一味追韩、盲目追星,不惜搜肠刮肚、挖空心思,使出十八般武艺,只为了韩星背后鲜为人知的“桃色新闻”、“风流韵事”;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时间、精力,只为了学心爱的韩星的走路样子,梳他们的发型,赢得一句“你好像某某某哦”;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省吃俭用,只为了换取一张某韩星的音乐会入场券……这些做法真的值么?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避免盲目追求韩星,避免盲目追求时尚。
只有贴近生活的说理才能够打动人心,因此说理切忌空洞。
由此看来,写议论文其实就如织锦,若能选上乘好丝,精心剪裁,悉心织就,自然能成锦绣文章。因此,只有用例恰当,分析得当,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用生活实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锦绣文章!
(李嘉慧 福建晋江市第一中学 3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