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728

  

“泛娱乐化”时代下的审美价值论

◇ 肖钦杰 刘新生

  摘 要:在当今这个多元的“泛娱乐化”时代,2010年电视娱乐节目从理念到实践都处在不断地翻新更迭之中,而且这种翻新更迭与国际电视潮流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娱乐节目的发展已成为各个电视台在广告竞标中的重要筹码,也普遍成为各电视台向受众和广告商推销自己的标志性品牌。各种娱乐节目的相继火爆,已经成为各地电视台竞相创制的主流节目,“从根本上说,娱乐节目是那种能够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伦理观念、精神品格、人生境界的力量,具有能够净化人的灵魂、激励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素质,从而实现改造世界重铸自我的功能。”[1]所以,娱乐节目只有在给自身一个健康的价值定位的基础上,担负起社会责任,才能在寓教于乐中营造良好的娱乐氛围,提高全社会的欣赏品位。
  关键词:审美追求 娱乐化 价值定位 社会民众
  
  经历了2008年的低潮、2009年的回暖,2009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地广电局下发了文件《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其中明确规定“除影视剧外,电视台从市场购买节目的比例,原则上每年不低于播出总量的30%”。2009年10月21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举行,新SMG的诞生被视作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破冰之旅”。作为电视业又一个十年的开始,2010年的发端意义、终结意义似乎更加明显。不少卫视都加大了对电视娱乐节目的投入,新旧媒体之间的合作、互利、渗透真正进入了实质性的高速发展阶段。回顾去年各大卫视的娱乐节目,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种歌唱比赛和选秀中“血拼”,全国各卫视共有上百个K歌节目。而在去年底,江苏卫视推出的全新大型电视速配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又引领了新一轮收视率狂潮,轻松赶超了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的收视率,节目的风靡程度远远超出了起初策划时的预料。中国电视从一本正经到游戏娱乐观众,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全国上下一片风风火火的“游戏娱乐节目”掀起了第5次电视浪潮。随着明星娱乐、选秀风潮的日趋平淡,《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等一系列“零门槛”节目的迅速走红,预示着中国电视已经提前进入了“后选秀、后综艺”时代。
  
  一、电视娱乐节目引领收视狂潮的原因
  
  “平民参与、观众做主”的口号,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从传播学的受众理论来讲,娱乐节目变得越来越看重受众的主动性,加强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这对于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也及时响应了十六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电视观。这与近年来社会流行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体现了社会民众审美观和价值追求的转变。
  第一,明星、草根齐聚一堂。现在明星市场真的不大了,一方面是又贵又难操作,另一方面是大众已经审美疲劳,能撑门面的艺人就那么多,新人又不成气候,早就进入瓶颈期,大众的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要上春晚》本着“每周一次小春晚、每周都在过大年”的宗旨,引领了全新的综艺栏目发展趋势。同时,还加大了草根百姓的节目数量,感人肺腑的故事、嘉宾评审的麻辣点评,这形成了《我要上春晚》的又一风格亮点。这些人物符号的流行和传播都直接体现了广大民众对明星、草根的追捧和热爱,这些没有过多包装和修饰的“平民偶像”有着与平民相似的背景、相貌、学识等因素,民众容易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较高的认同度。这样的混搭的确很奇妙,当然更重要的是节目好看,观众想要的就是市场需求的。
  第二,“娱乐至上”理念的凸现。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社会对于娱乐休闲的需求显著增强。《中国达人秀》节目开播后,“零门槛”下出现了扮成大老爷们的女选手、宛如美少女的男选手。民众逐渐远离精英文化、公共话题,转而希望获取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信息,以此来获得精神的宣泄和情感的释放。媒体也在此时迎合了受众“娱乐至上”的需求,制造了大量的娱乐“卖点”——小周立波、孔雀哥、表情帝的一夜蹿红,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多样化娱乐需求。但少数娱乐媒体却将畸形审美作为一大卖点,这是“娱乐至上”的悲哀。
  第三,“浮华世界”的泛化。在当下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财富分配不均后出现的一种“相对剥夺感”,让社会民众对金钱的崇拜异常强烈,电视娱乐节目中也同样充斥着拜金思想,通过给观众构建出一个虚拟的浮华世界,从而满足了一部分民众的感官的虚荣。“请问你有房和车吗?月薪是多少?”节目中的男女嘉宾等提出一系列直接而又现实的问题,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打扮靓丽的女嘉宾大胆麻辣的言语,以及男嘉宾不乏炫富的嫌疑,也引发了观众对其作秀的猜想。《非诚勿扰》中出现的“拜金女”马诺,其“宁在宝马中哭泣”的言论是浮华世界最好的注脚。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审美追求
  
  “至萧梁哲储,始别加组纂,剖觚缋素,渐毗审美,而罗弋前修,未迕学礼之训。”[2]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目前的电视娱乐节目多注重文化消费层面上的游戏、娱乐、炫耀和欢愉,隐私挖掘、感观刺激、戏剧冲突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惯用伎俩,这大大颠覆了传统的审美价值,走向了传统审美的对立面。电视娱乐节目出现审美缺失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有电视台自身的问题。一方面,商业逻辑制约着媒介运作和媒介伦理,电视台的商业运营性质在讨伐声中备受责难。另一方面,电视受众的审美和价值追求发生变化。作为文化消费者的观众,手拿遥控器投票的商业化运作性质使得电视台将受众的口味和兴趣放在第一位,因此,受众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娱乐节目的走向和底线。
  电视娱乐节目的审美追求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视娱乐节目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媒介不能盲目地迎合受众偏激的需求,更不能用错误的审美价值观引导民众,造成不良影响。《欢喜冤家》是一档婚姻幸福秀节目,通过展现夫妻间的趣味小浪漫从而着折射出温暖的大幸福;李好与乐嘉搭档主持的《老公看你的》则是一档更为新奇的夫妻默契博弈挑战秀节目,夫妻并肩作战以挑战环球旅行大奖,刺激惊险中处处透着浪漫温情,一张一弛的全新体验让观众大呼过瘾。节目在本着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文化需求和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品位的宗旨上,给观众们一种精神美的享受。
  第二,电视娱乐节目的主题要贯彻三贴近的原则。真实再现普通民众的“原生态”生活,《分秒必争》是借财经频道周年之际,倡导“快乐人生,分秒必争”的理念,充分发掘商品“乐价比”的全民参与节目。此节目利用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商品,释放百姓生活中面临的职场压力、家庭烦恼,通过一分钟的游戏让人们对商品的价值产生新的体会,让观众们在“用商品、玩商品”的基础上达到真正意义的“懂商品”,在柴米油盐的感性生存体验中挖掘出值得回味的戏剧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世俗化所引发的低俗化的问题,避免在应有的思想深度和品质格调上疏于要求而丧失其在整个社会背景下的意义真实。
  第三,电视娱乐节目要注重技术和节目的创新,在舞台设计、灯光配置、音乐效果、画面切换、节奏把握方面要注重环环相扣。视觉美是审美中最直观的。央视推出的大型娱乐互动节目《球迷狂欢节》,狂欢开场表演具有南非特色的Diski舞蹈,舞蹈过后美丽足球宝贝们身着世界杯32强的球衣上台摇旗走秀,为观众们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紧接着她们向观众们介绍一款手机互动游戏,即精心制作的《我为卿狂》,讲述南非欢迎各国球迷前来庆祝的内容。《球迷狂欢节》还准备了超酷的足球魔术,为观众呈现绿茵军情、酷口播报、九分格游戏和绿茵股市几个环节。“酷口相声”为世界杯专门创作了全新相声《四年等一回》,力争让欢乐伴随着世界杯前行。以虚拟“股票”的概念包装各支世界杯参赛球队,总结每天各支球队的“股票”走向,以全新的时尚互动方式吸引球迷和网民参与球迷狂欢节。球迷PK环节是节目的重头戏。《球迷狂欢节》以更加新颖的立意、更加时尚的方式、更加多彩的内容、华丽的场景布局加上高科技手段的装饰,给人们一种新颖的美,在节目各个环节的安排上也环环相扣,将内容紧密整齐地连贯起来。它陪伴全中国的球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足球之夏!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定位
  
  “从根本上说,娱乐节目的教育功能是那种能够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伦理观念、精神品格的人生境界的力量,是那种能够净化人的灵魂、激励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素质,从而实现改造世界重铸自我的功能。”[3]“过去的几年,飙歌的这种综艺形式的确是一个潮流,但是这个题材几年里已经被过度消耗掉了。”《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这些新型交友节目,将目标瞄准了时下的“剩男剩女”与“潮男潮女”,节目形式摒弃原来一比一的模式,男女嘉宾们抛开束缚,开门见山,短短5分钟内成就一段新时代的恋爱故事。在地方电视台的土壤里,节目渐渐与旗下的产业挂钩发展,更为实在的服务型路线不像传统的交友节目,反而更像是一场新型的选秀,受到了观众们的追捧,也引发网络上的热议。因此娱乐节目的价值定位有着较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当下这种“娱乐至死”或者“恶性娱乐化”的文艺风尚和社会风尚对我们的严重危害。目前,娱乐节目的主要受众群还是青年人,观看节目的过程也是对他们价值观、婚恋观进行再塑造的过程,因此娱乐节目的价值定位有着较为重要的社会影响。选择“娱乐至上”的纯粹娱乐价值还是选择寓教于娱乐之中的价值,决定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品位和层次。就媒体的“教育引导”功能来看,寓教于乐的形式最符合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一,媒介要宣传和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媒体、电视台应当立足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上,弘扬时代先进理念,高扬催人上进、奋发努力的精神气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例如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将礼仪与娱乐结合。《我们约会吧》在娱乐的氛围中试图为剩男剩女解决老大难问题。《百科全说》以养生为卖点。而《和未来有约》、《成人礼》则是将娱乐与高端接轨,在娱乐的形式下彰显对青少年成长的人文关怀。节目抓住核心受众、展示主流价值、引导话语权,节目在轻松的视听享受中教育人,甚至改变人。同时,也提升了频道的美誉度。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娱乐节目的人文化走向要不断强化对观众的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着想,满足观众的心理与审美需求。《民星在行动》,以前收视率不是很高,后来做了几期绝活表演,包括邀请反串、小沈阳等等,收视率是提高了,但表演的节目却很杂。后来推出了“唱红歌”活动,收视比较稳,但不是很高,这就是社会责任有了,但没有达到很高的收视率的典型例子。后来,他们又推出了少儿才艺展示的主题,自推出之后收视率节节攀升而且稳定发展。这正是在节目中通过展示少儿的才艺的同时,也正确引导了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效果。
  第二,电视台不断进行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超越。2010年春节期间,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联合打造的《壹周立波秀》成为收视新宠,节目形式虽然简单,但最大亮点在于主持人周立波能抓住观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切中时弊,并以冷幽默的方式体现出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网络迅速成长为主流媒体,资讯与喜剧元素杂糅的脱口秀如能更多加入民生、社会热点,而且具备独特的形式感,或将成为具有引领性和颠覆性特点的创新和进步。《越淘越开心》是中国第一档电视网络互动节目,在节目播出间隙,众多网友通过“直播贴”的形式,参与节目话题讨论。据淘宝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仅播出当晚就有100多万人参与了“秒杀”活动,更有幸运观众以一元的价格秒杀到了苹果Ipad平板电脑、佳能500D数码单反相机等惊喜商品,而该参与数字,同时也创造了电视与网络互动的最高参与记录。《音乐现场》是中国唯一一档坚持真唱的大型电视互动歌会,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加强与观众互动及栏目宣传,打造相关产业链,使栏目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三,媒介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媒体有自身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要求媒体在实现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应在丰富社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民族性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电视娱乐节目也是如此,娱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电视娱乐节目的根本目标还是应该放在发扬传统文化、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品位、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文化需求上。《百科全说》是“第一档职业生活智慧脱口秀”。在全民“亚健康”横行的年代,节目运用综艺娱乐化的包装,为各个年龄阶层的受众创造无门槛、无压力的收视氛围。因此,《百科全说》是在为观众打造娱乐的同时又能使观众获取丰富实用信息的全新脱口秀节目。在2010年盛夏“达人秀”的舞台上,“孔雀哥”让观众看到了最平凡、最朴素的爱情——不离不弃。我们感动、我们落泪,因为从心底里知道,要做到这几个字,实在不容易。民工街舞团用他们的舞姿展现了新一代民工的崭新面貌,他们虽然背着麻袋,枕着麻袋,一路风尘仆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观众。由此可见,“娱乐”已赢取我们这个时代“元媒介”的地位,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和知识内涵,由单纯的搞笑类娱乐节目发展成为达人秀节目。节目品质更高了,反响更好了,影响力更深远了。”
  
  结语
  通过对2010年娱乐节目的盘点可以看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古人云:“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娱乐不是个体的愉悦反应,应该是群体的愉悦反应。共享娱乐是娱乐业的发展主流,发展趋势,娱乐只有到共享的境界才能真正探索到娱乐的本质。就节目创新而言,中国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节目创新不缺乏着力之处。但新旧交替快,同质化竞争多,也是节目创新需要面对的不利因素。只有在眼花缭乱的纷繁变化中建立核心研发体系、把握节目定位关键、根据频道需求丰富类型载体,才能掌握节目创新和品牌创新的主动,在市场竞争中谋得有利地位。
  
  注释:
  [1][3]杨丽:《娱乐节目的教育功能》,记者摇篮,2009年,第4期。
  [2]参见[清]黄人:《<清文汇>序》。
  
  参考文献:
  [1]蔡贻象.影视文化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朱辉宇.当前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道德审视[J].声屏世界,2002.
  
  (肖钦杰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276828;刘新生 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泛娱乐化”时代下的审美价值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