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课三分,让自信飞”是语文学科培养卓越口才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堂正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教学目标指引下,我们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应运而生,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所谓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某一话题演讲。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敢说话,肯说话,会说话,说好话;能够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每课三分,让自信飞”呢?
一.明确演讲主题,让学生有针对性演讲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让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要演讲好,就要明确演讲话题,让学生有针对性演讲。为此,我们要设计一系列梯度式的认知话题。每一学期初我们应制定本学期各阶段说话的主题,如:感恩母亲;绿色家园;文明礼仪;名著赏析等等。这样,就使学生的演讲选题明确、探究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严格脱稿演讲制度,让演讲有名有实
按班级人数计算,一名学生一学期演讲的机会也就2-3次,因此,老师务必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严格脱稿演讲制度,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
脱稿演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如果照稿宣科,念完为止,像应付差使,就很难引起听众共鸣,又怎么会有感染力呢?只有严格脱稿演讲制度,真正做到让演讲有名有实,才能使“每课三分,让自信飞”这一口号落到实处。
三.让演讲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从不拘一格的形式中秀出风采
演讲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灵活运用。比如唱歌式、辩论式、表演式等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秀出风采和魅力,真正做到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当然,我们还可举行即兴演讲,因即兴演讲可以调节气氛,增强挑战性,是演讲能力强的学生喜爱的演讲方式。演讲者需要针对话题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选择恰当的材料,组织生动形象的语言,尽展文学功底和思维、表达能力。我演讲,我快乐,即兴演讲是演讲的最高层级的要求,是学生让自信飞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把握时间,适当调节,让学生准确阐释演讲的主题
一般说来,语文课前演讲的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左右,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说辞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影响一堂课的其它教学环节。在三分钟内,通过演讲,让故事生动起来,让人物鲜活起来,让事理明晰起来,让意蕴丰富起来。时间的限定,给了演讲者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主题很好地阐释出来并打动听众。但如果演讲的主题较好而又意犹未尽时,则可适当延长时间,此时,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地适当引导。这样做,能很快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学生的自信就会飞得更高、更远。
五.善于鼓励,恰当点评,让学生在尊重中找到自信
既然学生千差万别,演讲内容又丰富多彩,那么演讲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初中生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表扬,所以教师要对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尽享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表现欲和创造欲,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教师要找出其中的闪光点,如形象的肢体语言、精当的比喻、精辟的哲理,甚至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等等,让演讲者享受到别人的鼓励,使其对演讲充满渴望。当然,对不足之处,教师应及时委婉地指正,让学生在尊重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振翅飞翔。
总之,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自信起来。虽说是短短的三分钟,但背后却是很久的精心准备与多次的苦练。它给学生创造了“练话”的场合与讲话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遇。通过演讲,不少学生会从第一次的胆怯到后来变得大方自信,尽管还有个别同学不能战胜自我,但在一步步的实践中,老师与同学的帮助,最终会让他们享受到自信的阳光,真正实现“每课三分,让自信飞”。
钱方,教师,现居江苏姜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