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0期 ID: 140783

  

倡导自主修改 享受快乐作文

◇ 代西敏 高亚平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忽略写作后怎样改。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能力并没有太多提高。每次作文下来,教师尽心尽力修改,而学生只注重分数,瞧瞧评语。这种传统的作文模式费力不讨好,作文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在我看来,与其将时间全花在写法指导和教师修改上,不如留出一部分时间花在指导作文修改上。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只有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修改,体验到修改作文的快乐,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
  一.集体评议,示范修改
  学生的初次作文是粗糙的,象一块璞玉,只有精雕细琢,才能打磨出一件件珍品。但是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修改,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什么不足,还欠缺什么,应该怎么改。俗语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做出示范的样板,引导学生把握习作的具体要求,示范修改。如习作《我最敬佩的人》写作后的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是写一个生活中值得你尊敬或佩服的人,要用一两件事写出你尊敬或佩服的原因,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教师选取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幻灯出示原作,师生共同讨论,现场评议,诊断文章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修改。一个学生写的他最敬佩的人是自己的同桌,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同桌如何活泼、如何可爱,这就是文不对题,不可否认文章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围绕中心词“敬佩”来选材,可爱不等于敬佩,也就是选材不够精确,立意没有扣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修改的方法,有的说可以选她学习认真、态度踏实值得作者敬佩,也有的说可以选她尊老爱幼的事例来突出她的品质使作者敬佩,还有的说这些都可以作为作者敬佩她的原因。当大家七嘴八舌交流完后,示范修改的习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得到解决,学生们从鲜活的习作病例上升到理论上的认识,又从对理论的理解运用到具体的习作修改中。
  二.生生互动,合作修改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刚开始自改作文时,学生自己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易觉察,找不到错处。为解决这个难题,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交换习作,互相修改。划分小组时,我注意到学生能力的互补和搭配,做到好中差相结合,把写得好的作文交给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批改,写得不太好的交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修改,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读习作,明确要求,分析病因,对照各种修改意见,逐项修改,如错词病句,顺序颠倒等,集众人智慧于一体。学生们个个都修改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
  三.交流展示,佳作互赏
  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这时候,我让学生初步品尝到修改的乐趣,每组推荐一篇写得最好的佳作,由小作者自己来读,师生共同欣赏,如《我喜欢的一种动物》,佳作读完后,我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是采用了明贬实褒的方法来表达,还是将动物进行了拟人化描写,还是结构上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或者采用了前后对比的方式,又或者抓住了动物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可以怎样表达。
  四.紧抓要领,自主修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是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自主修改是学生作文个性的主线,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示范修改,学生小组内互相修改,在班级佳作赏析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次修改,如《我最敬佩的人》的修改,首先轻声朗读,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别字病句,再对照题目边读边想:习作的文题是否相符,内容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有新意,条理是否清晰,感情是否真实,具体到写作手法、修辞方式、谴词用句等细节的推敲上,改完后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肯定自己写得好的地方,也要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修改作文的好处,促使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现,自我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写作自主权交给学生,更要使学生成为自改作文的“主人”,只有使作文修改过程成为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的过程,才能激起学生作文后修改的热情,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让学生在主动有效的参与中提高写作素质,享受快乐作文。
  
  代西敏,高亚平,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倡导自主修改 享受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