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0期 ID: 140835

[ 刘月明 文选 ]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忧愁

◇ 刘月明

  大体说来,李清照的生活历程与创作以靖康元年为界限。她前期创作的词大多反映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年华白白流逝的惋惜,洋溢着郁愤之愁;后期创作的词反映了忧国伤家,漂泊在外的凄惨生活,洋溢着伤痛之愁。
  一.早期词作流露郁愤之愁
  李清照早期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之下青春易逝,壮志难酬,又不甘沉沦,只好借物作词发泄郁愤。
  借自然景物,慨叹光阴荏冉,年华流逝。她在《怨王孙》中写道:“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在《如梦令》中写道:“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词句流露出叹息时光易逝,青春难再,而理想不能实现的郁愤。
  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欲求不能,欲弃不能的矛盾心理。在《渔家傲》词中,描绘奇幻梦境后,感慨道:“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就是说她在人生路上追求探索,可是日暮,空有过人才华。流露出她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理想的不满,而又誓死不休的决心,渗透着气愤的愁绪。李清照早期词作的主旨,是对封建礼教压抑妇女的抗议,具有积极意义。
  二.晚期词作流露伤痛之愁
  李清照后期的词作,思念国家,思念丈夫以及自己过着流离而孤苦无依凄凉生活的内心伤痛,洋溢着浓郁的伤痛愁绪。
  抒写夫亡家破饱经忧患乱离的苦愁。《声声慢》的开头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句,抒发她到何处寻找过去美好生活和志同道合丈夫的悲痛心境和恍惚的神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词句,寄托了失夫、流离的双重苦难。“守着窗儿怎生得黑”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她终日愁苦不堪,难以熬到天黑,有度日如年的感受。
  在漂泊之时,无限思念故国。在《武陵春》中描写道:“风住沉香花已静,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她触景生情,尽管落花年年如此,可是人事皆非,还未开口,就泪如泉涌。“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是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词句,把伤愁说成是有重量的东西,况且连船也载不起,说明了她漂泊异乡,怀念国家与丈夫,伤痛到极点的地步了,这一伤痛在《永遇乐》(“落日融金”)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清照晚期词作的主旨,是表达对丈夫的深切哀悼和对祖国的无比怀念。
  从总体上而论,李清照的词总是将自己的遭遇与自然景物结合,蕴含着内心世界对黑暗现实之愤恨,对亡国亡夫之沉痛。愁思绵绵,格调低沉,是其词作的独特之处。
  
  刘月明,教师,现居湖北阳新。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