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0期 ID: 140767

[ 苗利军 文选 ]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 苗利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兴趣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
  1、充分利用教科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语文教科书的喜爱。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羚羊木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趣》等;还有一些单元选入的课文都是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如“科幻天地”“动物世界”等,这些篇目读来有味,能使学生对教材产生好奇心,因此,应充分利用好教科书,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2、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如今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他们也喜欢电脑,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上网查阅资料,如作者的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涉及的航天知识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课前在班级进行展示,这样既拓宽视野,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很好地引导他们将电脑用在学习上。同时,结合教材,在班级组织“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会”等,让学生尽兴展示才华,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激活语文课堂
  1、充分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预先熟悉,带着疑惑进入听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设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课堂教学中由浅入深,由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寻找课文疑点的习惯入手,让学生逐步过渡到培养语文思维。
  2、教学过程扎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然而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读一、两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也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讨论、交流,有的甚至直奔课文的重点、中心,让学生谈感悟。其实,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很低。扎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符合教学策略;教学气氛紧张、活泼、热烈、有序,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
  3、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锻炼能力。
  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热闹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应,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4、创设自主性的学习空间。如学习《羚羊木雕》时,让学生就“怎样对待友谊与礼物”进行辩论,学生思维活跃,收获很大。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所涉及的面广,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懂得如何查阅资料、精选要点,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如何回答同学们的疑问。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
  三.课外拓展,构建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助于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与契机,从整体上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为其语文学习激活新的兴奋点。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内外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还体现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有机地衔接,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之后,让学生以“冬天的校园”为题进行作文,语文课前的铺垫,课中的知识衔接,课后的延伸都能拓展语文空间,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让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合教学资源、增加学生文化积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苗利军,教师,现居浙江慈溪。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