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0期 ID: 140788

[ 黄兴国 文选 ]   

提高作文能力的几种实用方法

◇ 黄兴国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人心”,提到作文,不少学生却“深恶痛绝”,有的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更多的是像挤牙膏一样写了出来,但自己很不满意。作文兴趣更是无从谈起。那么怎么才能不怕作文进而喜欢作文呢?下面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一.重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自然是我们的生活。别人的精彩文章其实也是我们作文的一个来头。多读、多记、学会摘抄,其实就是在积累知识。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博观而取,厚积而薄发。”这说明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前提。我们到底应该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至少包括以下几种:1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佳句(指含有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文句优美、内容健康的句子);2.鲜活生动的口语、歌词、流行语;3.典型的人和事;4.精辟而独到的见解;5.精彩的描绘性片断;6.颇具特色的顺口溜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积累的材料进行细致的体会和玩味,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是在积累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要想恰到好处地把积累的材料用于作文,体味程度深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摘抄不体味评点,那么材料再多,只是“死水一潭”,很难得心应手,随意驱遣,这也就失去积累的意义。“腹有文章气自华。”相反,如果在体味上下功夫,那么这些材料将变成活生生的“士兵”,随叫随到,信手拈来,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活”起来。
  二.定标题
  “题好文一半”,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
  下面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拟题方法。
  方法一巧用借鉴法:①巧借名人:“当代‘保尔’——张海迪”“新时代的‘焦裕禄’”等;②巧借歌词:“我的未来不是梦”、“我想有个家”、“烛光里的妈妈”等;③巧借流行语:“一切尽在不言中”、“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潇洒走一回”等;④巧借外文字母:“成长故事ABC”等。
  这种方法既有浓缩凝练的长处,又把作品的诗情画意,哲理韵味带入标题之中,简单易学,容易出新,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方法二巧用修辞法:①比喻法:“初三如秋”、“你注意到‘沙’中的‘金’吗”等;②拟人法“黄河在哭泣”、“地球就应诊”等;设问法:“近墨者一定黑吗?”“捷径还是绝境?”;③列举:“生命·心灵·选择”(暗示“心灵的选择”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宽容·老茧·父亲”(暗示“父亲”的“宽容和勤劳”)。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题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方法三,直接增删法,示例:请以“是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就可以利用对话题的扩展,加入修饰成分可以命出许多好题目。“享受是非”立足于对待是非的态度,“人造‘是非’”主要分析是非产生的根源和背景,“对待是非”着重谈解决是非的心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就是那文章的题目,预示正文的“满园春色”。
  三.炼形式
  独到的创新设计,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我们的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其实,好的作品更需要漂亮的包装,如果我们少用传统的“三段体”形式,给作文换一套新颖的“外装”,就会给我们带来新与美的视野与享受。
  下面介绍几种文章表现形式。
  1.“日记”体式:围绕一个主题,用清晰的时间概念展示事件的全过程,这种形式既能吸引读者,增强真实感,写法上还避免了单纯的记叙形式。《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小说。它就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过了一个叫恩科利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2.“冰糖葫芦式”:如同一根竹棒串起一串冰糖葫芦一样。这些糖葫芦看起来是独立的,但是有了“竹棒”这根主线,它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单元用小标题或者序号标列,能给人层次分别,条理清晰的感觉,又能避免单调的过渡,如以《心情》为题的作文就可以用三个十分抢眼的小标题:“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来形象地表述“我”的心理变化。
  总之,围绕文章内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形式,从而让作文以创新之光照亮我们的眼睛。
  当然这里列举的只是作文常用的一些训练方法,更多的作文技巧,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摸索了。
  
  黄兴国,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提高作文能力的几种实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