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厚情致,更使作者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得益于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美”。
一.描写景物的视角美
抓主要景物的特征,选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一个地方或一个季节的景物,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种写法必须对所写景物做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先给一个总体印象,这叫抓主要特征。然后再用主要景物来具体印证这一印象。本文先写济南给人总的突出的印象是“温晴”,然后用“山、水、天”的共同特点来具体地加以印证。这种写法值得借鉴,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才动物形象地写出冬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二.层次井然的布局美
本文布局诗篇层次井然,以济南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相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合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结束。这样结尾,即和开头相呼应,又点题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全文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本文读来生动亲切,这与作者运用特殊写景方法有关。作者写景、不仅如实描述所见景物,而且掺入了主观想象和感情的因素。本文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有直接抒发感情的,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有创造意境、流露出深情的,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有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的,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喜爱的心情。在描写客观景物中带上想像因素,便更富有色彩,更具文学趣味。
四.比喻拟人的运用,修辞美
写景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把济南比作“小摇蓝”,烘托出舒适的环境;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使人觉得灵秀恬淡;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五.朴实风趣的语言美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他的作品语言朴实简练,通俗风趣,颇有韵味,读来如闻其声,自然亲切。这篇短文也反映了这个特点。如本文开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多么自然,好像作者就站在面前,跟你轻言慢语地絮叨家常,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描述的境界,又如像“请闭上眼睛想……”“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秀气!”这些句子读起来令人如见作者其人,如闻作者其声。在用词方面,作者常赞取很有表现力的口语词,如“宝地”、“出奇”、“准保暖和”、“着落”、“干啥”、“一道儿”、“蓝汪汪”等,都是经过提炼的口语词,颇带京话韵味,很有生气。
梁健,教师,现居贵州兴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