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应该如何改,又如何评,历来众说纷纭。叶圣陶说:“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作文的需要。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吕叔湘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教师的辛勤劳动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了。”张志公说:“要不要‘精批细改’这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我认为,应当精批细改。不过必须加个说明:‘精’‘细’云云,不是从数量上说的,而是从质量上说的。——解决问题、对学生确有帮助的批改就是‘精批细改’,不在于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写的字数多少。”“只有针对作文里重要的优点、缺点、错误,切中肯綮,要言不繁,富有启发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才是精细批改。”可见,语文界的三老对于作文抨改的态度和看法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作文还需要评改,只是评改的方法和方式略有不同。笔者依据三老关于作文评改的要求,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了灵活多变的作文评改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兹录于后,以便和同仁们探讨。
一.分层设色,加强评改针对性
习作评改的传统原则是论文不见人,表面上体现了公平的原则,实际上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真正有效的评改应当“看菜下饭”,俯首评文,仰面观人。就以老师评语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来说,机械地贯彻“公平”性原则,实际上很不公平,更缺少效率。语文教师通常对写作尖子生比较偏爱,表扬居多,而对写作后进生则批评较多。大同小异的表扬频繁刺激,也就失去了激励作用,弄不好还会助长骄傲自满情绪;小同大异的批评反复出现,很可能引起学生的焦虑、失望甚至抵触情绪。因此,对那些作文“骄子”应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政策,对那些基础薄弱的作文问题生,则应实行“低标准,宽要求”的优惠政策,对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评语和打分时,可以按照原先划分的档级,分层评语和打分。总的原则是立足于激励,找每个学生的亮点,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就起到了激高扶低的作用。
二.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评改,当堂面批
学生的作文毛病很多是共性的,讲一两篇也就能使全班得益。一班学生常有五六十人,不可能个个都讲,只能挑选几篇作典型。好在现在有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将学生原作展示出来方便多了,同时也能将教师的批改示范给学生,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这样评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谈对范文的看法,指出优缺点,集思广益,然后教师集中归纳概括,指出范文的得与失,最后学生对照改范文的启示自改作文,效果很好。
笔者把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评改,当堂面批的评改方法暂且称为导改法。所谓导改,就是通过教师示范引导评改作文,当堂面批,达到学生会自改作文的目的。“好文章是自己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那么,学习写文章,也就少不了要学习改文章了。通过改范文,谈得失,谈构思,以及教师的归纳,学生再动手或自改或互改,改已经写好的文章,并加上眉批和总评,不但不再畏难,而且积极性也高了。这样的修改,取长补短,以盈济缺,抓住要害落到实处,如果成竹在胸,趁热打铁,使一个认识获得多次反复,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古人苦心修改自己作品的佳话很多。现在把中学生的作文最终交给他自己修改,合学情、从规律。因此,导改法既是改弦更张,更是返璞归真。
当前,作文评改存在老师随意打分数,学生只会看分数的不良现状。笔者认为平时的作文评改不能仅停留在分数上,它应当成为学生发现优点、找到差距的环节。而作文评改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和采用导改法能有效改变作文教学存在的评改随意、学生厌倦的缺陷,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文钦,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