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7期 ID: 140491

[ 徐兰平 文选 ]   

快乐阅读 快乐写作

◇ 徐兰平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以提高考试分数,学生忙于做大量习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阅读大大减少。学生的知识面、生活面越来越狭窄。作文不是语言朴实无华,就是结构疏散,不能运用平时所学的语言知识来勾织篇幅,更有甚者出现抄袭作文的现象。
   在教改盛行的今天,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我一直在探索,我认为写好作文的前提是阅读,因为阅读可以培养语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情世故的种种感受。
  
   一.阅读好教材,打好语言基础
  
   课本是我们学好语文的重要工具。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准确、鲜明、生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朗读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这样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其次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一份情感。学生如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情感,读得声情并茂,就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或愉悦或忧伤,或欣喜或憎恨,这样他们在面对作文题时就会很快形成自己的对某事物的独特感受。
  
   二.阅读课外书,拓宽知识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光要读好课本,还要加强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首先要调动学生读课外书的积极性。一方面让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在学每篇课文之前,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本文意外的信息。如“长征之歌”这一专题,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历史故事、搜集毛泽东的有关资料。另一方面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还可以给学生背诵某读物中的一些好的段落,让学生分享读书的快乐。或介绍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等,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后,再要求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从时间到内容都要计划好,并严格执行。最后检验阅读效果。检验的方式有:语言积累大展评、读书心得交流会、同一阅读材料专题讨论等。无论学生有怎样的观点,教师都应予以鼓励,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
  
   三.阅读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相对城里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要狭窄得多。这也是农村师生抱怨的最多的一点。但事实上,农村存在着富饶而独特的写作资源。如果我们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提醒并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和最大效度地用好这些资源,那么学生文思定会如泉水般涌动,笔底纸间定会流动鲜活而富于情趣的文字,学生将不再苦于无物可写,而写作也将成为一种享受。第一,引导学生多观察农村生活的独特之处,发现农村之美。首先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乡村的认识,要让学生知道,原来陶渊明也想过农家的生活,孟浩然也想到我们这儿来做客,而马致远心中深深低吟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我家。想到这些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够对乡村生活重新生出些新的感悟与热爱。其次,课引导学生认识并观察身边富于乡土特色的资源,作文时才能恰到好处地为我所用。这里首推的便是乡村少年游戏。爱玩是少年人的天性,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些绝活也能成文并独具特色,他们一定能够知无不言。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乡村特有的景物予以观察,当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时,会有许多欣喜的发现。此时,田垄、菜畦、水井、耕牛、野花、炊烟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读来自然口舌生香、赏心悦目。第三,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校本教材的编辑。主要搜集当地的风土人情,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享,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综上所述,学习语文其实就是一个学会阅读的过程。而我们的阅读其实就是为了写作。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写出好的文章。快乐作文,快乐写作。
  
  徐兰平,教师,现居江苏大丰。

快乐阅读 快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