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7期 ID: 140490

[ 吴春燕 文选 ]   

读与写的延伸探讨

◇ 吴春燕

   阅读与写作可以说是一对双生子。我们通过阅读来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了解更多的事、物、人;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情感等等。这里,我们进一步把阅读和写作延伸开来,不仅仅是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而更多地延伸到生活中,探讨读和写,探讨学习的习惯。
   读,不是照着字念,我们可以解释为阅览,或者是理解。书,是用来读的,书里的知识,是让我们自己去理解的消化的接受的;写,不是写字,也不是练习书法,我们可以理解为表达。我们的学习,无论是哪一学科,还是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等,都是需要表达的。这样的表达,可以是作文,可以是解题方式,可以是我们的言行。
   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位老师教导的,也是每一位学生正在努力学习和践行的。叶圣陶先生对此的看法是,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和吸收有密切关系。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在最终表现上各有不同。但我们还是比较容易找到一个比较明确的共同点:勤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对于学习,我们常说要厚积薄发,也是这样的道理。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留下了勤的千古佳话;韦编三绝,铁杵磨针,展示了勤的顽强精神;悬梁刺股,闻鸡起舞,谱写了勤的壮丽诗篇。勤,是奠定成功的基石,是通往胜利的桥梁。
   除了勤奋,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学生,善于把握和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能确保学习不“磨洋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进入到全神贯注的状态,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还在求知的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有一定量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总结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也不约而同的集中在这个上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每一个学生都在寻找的,我们老师,所能做的,是提供前人的方法,让他们去模仿、学习、归纳、提高。从向别人学习,到自己归纳总结,就像一篇文章,从开始时候的选题,挑选各种素材,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到表达思想的情感。每一步都是要作者花费无数的心血才能完成。我们学习也是如此,简而言之,不断地在学习中提高进步,然后总结再提高进步。
   保持开放式的眼光去学习。我们常说:视野有多开阔,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宽阔,世界就有多广大。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要求我们的学生或者老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室、学校。课堂上学习的,是我们老师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课本外、课堂外是我们学生和老师真实的生活空间。我们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只有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才干。对于知识,我们要活学活用,不应局限于书本,不仅仅死扣字眼,保持冷静和理智来看待学习。赵括纸上谈兵不注重实际,只会死记条条框框而不知变通,最终兵败身亡。我们要从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惟有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学习一定要有个目标,无论是大或者是小。周恩来同志在中学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树立目标,然后尝试着去完成它,无论这个目标是近期的还是长远的,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和运用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选好自己的方向是最重要的。就象是赛跑,兔子输在了没有恒心和忍耐力,乌龟赢在了坚持和正确的方向。
   最后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是,学会谦虚。牛顿说得好:“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无论是朋友的激励还是对手的磨练,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成长的财富。保持谦虚,能让我们更容易倾听、更容易理解不同的声音,更能让自己保持理智和清醒。“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经过我们自己的消化、吸收,然后表达出我们自己的想法、观点。这就像是一棵小树苗,只有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才有可能长大长高,成长为参天大树。
  
  吴春燕,教师,现居广西崇左。

读与写的延伸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