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教学中就要时时树立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多角度关注学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关注学生呢?
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关注学生。课堂学生学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也许有的老师说:课堂学什么是教材内容决定的,是教参讲解决定的。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偏颇。的确,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参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更主要的是如何利用好教材这个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兴趣爱好、能力程度来确定一节课让学生学什么内容。这里就有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也就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一篇课文涉及的内容很多,诸如:立意、选材、结构、艺术手法、语言训练等。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有取舍,要突出一两个训练内容。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选好教学的内容,就要结合课标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内容选择准确、适合学生,才能使教学切合实际。这是从教材中选取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站在九年一贯制整体目标的角度,结合阶段目标去安排好每节课教学内容。如果教材内容不足,我们要适当地开发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二、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关注学生。在选择了教学内容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好三维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才有高效的可能。目标要具体、全面、科学、准确。
三、从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角度关注学生。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是促进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如多媒体的使用、小黑板的使用、练习篇的使用等,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是否能激发兴趣,是否能化抽象为具体,是否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加快课堂节奏、促进课堂高效。如用一句话能表达的内容,你非要做一个幻灯片,本来半分钟能做完的内容,你用幻灯片却费了2分钟,这不但是没有促进学生学习,反而浪费了时间。
四、从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角度去关注学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让学生去小组合作学习。关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专家也有许多论述,我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选择,首先要适合学生,体现在教学内容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体现在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体现在用哪种方式效果最佳,我们就引导学生运用什么方式。避免流于形式的无效学习。
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关注学生。我们都知道“文以载道”,绝大多数教师对教材本身的思想内容关注得很好。但教学不仅仅要关注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的思想,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心理、健康等。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
六、从课堂生成的角度关注学生。教师要善于课堂拾贝,利用好课堂新生资源,这是教师教学机智与教学艺术的一个体现。课堂师生的双边活动,往往会产生课前预设之外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新生成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这些内容,利用好课堂的生成资源。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彩内容,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课堂出现的问题等。
七、从课堂教学反馈的角度关注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不仅仅局限在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的教学环节中,而是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教师要始终观察学生、了解学情、分析学情,以便矫正思路,促进教学。如导入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被激发起来;在学生研究问题时,观察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回答;了解多少学生学会了,会学了,对没会的学生怎样辅导等。
八、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学生。一节课是否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了规律,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师要心中有数。
九、从作业的角度关注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提高,但作业一定要适量、适度,符合实际。量是多少,度是难易。尽量按学生情况分层留作业。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作业要有布置,有反馈。
总之,培养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的教学坚实地迈好每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只要我们坚持,那么一学期下来,几年下来,学生一定会有很大发展。春华秋实,只要我们春天播下种子,只要我们科学的耕耘,就一定会有秋日的收获。
李秀文,教师,现居辽宁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