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3期 ID: 139638

[ 陈雪燕 文选 ]   

欺骗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 陈雪燕

   所谓欺骗艺术,指的是为师者运用另类思维定式和工作技巧,以善意的谎言,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其中充满着教师的真心、爱心和期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在培养学生的策略中运用“欺骗”艺术,起到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提高教学质量等作用,从而全面性地推进了班级建设。下面请让我把“欺骗”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实施以举例论述之,供同行们参考。
   一.运用欺骗艺术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每位学生有每位学生的特长,同理,他们各有各的弱点。为师者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不断纠正他们的弱点,那么,都能把他们培养成各种有用之材。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克服缺点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苦心孤诣地设计了一个在上课初始让全体学生起立对着黑板中缝大喊“我一定能成功”的环节,从而使学生们的自信心得以提高。我受到魏老师这一教学步骤的启发,对学生实行了“欺骗”艺术教育法。。
   初一时,我班的陈奇同学是位典型的后进生,各门功课的成绩处于班级下层,在我上科学课时,他不是伏在桌子上看抽屉里的小说就是朝后排的女同学做鬼脸,或者踢前面同学的脚后跟。教其他课程的教师也时常到我面前来告陈奇同学的状。语文老师对我说:“陈奇同学的作文其它方面还是可以的,怎奈字迹潦草,满纸焚文似的让人难以辩认,标点符号都一律用英文中的句号。我看到他的这种作文很气愤,打他5分制2分,惟恐不能解恨,就打他个1分。”我对语文老师说:“各门功课的老师平时都批评他,别看他平时嬉皮笑脸的,其实他心中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你叫他把字写得端正些,再把他的作文分数打得高一点试试看,说不定他的作文会好起来。”语文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果然,陈奇同学的作文书写渐渐地好起来,语文老师拿着陈奇同学写得端正有力的作文簿对我说:“陈老师,我违心地把陈奇的作文分数打得高一些后,他的作文真的进步了,并且基本上能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了。”
   陈奇同学平时不可避免地遭到同学们的白眼,所以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的错误看法,他索性来个破罐子破摔,因而学习的自信心日渐失去,在课堂上自我作贱,异端百出,以表达自己对同学们的意见。我通过冷静的观察,找到他的内心症结后,对他采取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其点滴进步的方法,果然,他在上课时的捣蛋动作明显减少、渐渐地能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讲了,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
   为了进一步培养陈奇同学的自信心,帮助他克服对班级里同学们的偏见,我利用全班进入初二阶段、班干部进行换届选举这一时机,再次运用“欺骗”法,进而帮助他克服对同班同学们的偏见和同学们对他的岐视。我照例采取无计名投票法在班中选举产生班干部。在一节班会课后,我把同学们投票的结果拿来自己统计,发现投陈奇同学票的竟无一人。在下一节班会课中,我说谎向全班公布了陈奇同学被选进全班干部的七人名单,并提议陈奇同学因各方面进步较快,能认真负责做好班级的值日工作,拟就任班级卫生委员,此言一出,全班同学没一人提出异议。陈奇同学当时震动不小,内心深处从根本上消除了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起自己的偏见,并且消除了自卑感,增强了自信心,积极配合班委工作,特别在督促班级搞好环境卫生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二.运用欺骗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在《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一文中指出:“教育的惟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况之中——道德。”作为班主任的目标,是使全班同学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我除了结合课文给学生们熏陶外,平时注意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教师是榜样,学生们在默默地跟着学。全班学生读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我叫学生们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写减免费申请书来,结果出乎意外,只有一位同学写了申请书。我究其原因,原来是学生们都普遍存在这种潜意识: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果向老师和同学们透露家庭经济困难,那不是在表明家长的无能吗?我摸清了学生中存在的这种错误看法后,便合理利用时间到各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终于摸清了各位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减免费进行了较合理的分发。
   在家访中,我发现了女同学叶良人的父亲因交通事故卧病在床,长期瘫痪,家庭经济很困难。显然,给叶良人同学一等减免费解决不了她家的经济困难,我心中便泛起了一个出爱心款资助她的念头。但仔细一想,倘若把钱当面递给她,她会觉得不好意思,因而一时无法给她。直到去年教师节,恰逢星期天,班里二十几位同学把他们自己制作的祝贺卡、纸鲜花等贺节礼物在下午送到我家。我看这是资助叶良人同学的好机会,便心生一计,撒谎说:“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上半年,我们这个班级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学校奖给我班1000元,按人数分,我们这二十几位同学恰好分到500元,如果平均分的话,一个人分到二十来元也没啥意思。不如大家都动手,在我家做汤圆吃,把这500元当作一个奖,写成纸条包在汤圆中,来个抓阄游戏,谁吃到包有阄的汤圆,便是中奖了。这样做好不好?”大家听后欢声雀跃,都说这个办法很有趣。
   分汤圆时,我把自己做的包有中奖纸条的汤圆分到叶良人同学的碗中,叶良人同学得“奖”后,不再推却。
   时间久了,全班同学都明白了叶良人同学得“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便纷纷向叶良人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班同学个个主动向汶川人民捐款,献出爱心,显示了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运用“欺骗”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据有关专家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全神贯注在听讲的只能是30分钟到35分钟,其中有走神的时候,这如人的眼睛需要眨的道理一样。中学生的学习也是属于一种劳动,有人称中学生为“整劳力”。他们的学习处于竞争状态,平时都有着一种精神压力。如果作为身心休憩的港湾——家庭出了事,就必定会加重他们的精神负担。有的学生会不堪重压,精神便会萎顿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学业。这时教师要采取措施给家庭遭受不幸的学生进行减压,可以采取适当的“欺骗”法。
   去年下半年期终考试快来临时,学生们正忙于复习功课,陈妍同学的父亲因患肺癌住院,处于弥留之际,为了尽量减少陈妍的情绪波动,陈妍母亲同我商量,想把她单独寄宿在适当人家一段时间,我毫无顾忌地把陈妍同学接到自己家,并向她撒谎说她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期终考试结束后,她父亲辞世。这善意的“欺骗”减少了陈妍同学的精神压力,自然减少了对她考试成绩的影响。
   “欺骗”艺术只是班主任培养学生的众多策略中的一种,在运用它时,切忌矫揉造作,牵强滥用。教师在对学生行使“欺骗”艺术时,带给学生的是推心置腹的真诚真爱,是雪中送炭、关怀和温暖,是高尚心灵的熏陶,是伸出自己有力的肩膀,减轻学生身心的负担。这同说谎话有本质的区别,否则,便会掉进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所说的“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的泥潭中去。
  
   陈雪燕,教师,现居浙江温州。

欺骗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