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第3期 ID: 139584

[ 眭金祥 文选 ]   

语文周记的窘境及生存策略

◇ 眭金祥

   周记被纳入语文范畴成为语文周记,它有学科营养的滋养,具备着捷足先登的优势。可如今,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正被我们语文老师忽视着,那就是语文周记正在陷入窘境,它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被边缘化。
   其实,审视其性质,语文周记,堪称作文教学的翅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语文譬如“鸟身”,课堂命题作文和语文周记,就可视为“鸟身”的“两翼”。只要课内课外组织科学,语文教学乃至学生成长这架飞机就能够插上“隐性的翅膀”,展翅高飞。
   一.语文周记窘境的梳理
   究竟什么原因,让语文周记在我们的视野中不知不觉地走向黄昏呢?
   1.教师漠然
   曾几何时,语文周记还能得到高中不少老师青睐。当下,它的受宠程度每况愈下。不少语文老师对它缺乏起码的关注,表现出一副漠然的姿态:有的急功近利,认为它对提高语文考试成绩效果不明显,于是疏于布置,轻视批改,或不讲规律,时有时无,更不愿意花点时间讲讲、评评,致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热情;有的布置了,又把它当课堂命题作文一样作了强制性规定,致使学生产生了被束缚的抵触情绪;也有的把它视作窥探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捕风捉影,致使学生逐渐关闭了心灵的门户。
   凡此种种,都是老师们不用心经营语文周记惹的祸。你有一个理由漠不关心,学生就会有一千个理由将其视如草芥。
   2.学生茫然
   我曾在接手高一新生时做过班内调查:几乎全班学生异口同声“以前根本没写过”,他们不知语文周记可以成为师生情感的黏合剂,他们更不知常写语文周记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劲的思维张力?大凡高考作文题,难猜,但其素材却多可以在自由度极大的“曾经周记”中搜寻得到,写作时只要旧材新用、一“材”多用就可以了。这可能就包含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吧!再说,面对貌似“大而空”的高考作文命题,学生紧张得容易思路闭塞,但擅写周记的学生,思路更容易打开、思维张力更强。而这些多是命题大作文难以企及的。
   语文周记甚至不为广大年轻语文老师所熟知,真令人叹息;更令人扼腕的是,语文周记的生存危机至今还没有引起我们一线语文界同仁们警惕。
   二.语文周记生存策略的定位
   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作文“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诚然,课堂命题作文写作之需,犹如人之一日三餐,要米要饭;它是主食。语文周记则是副食,酷似五谷杂粮,是课堂命题作文的一种有益补充。不但能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千人一面”等问题,还能增加人体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
   为了能让语文周记生存下来,使其既能滋养课堂作文,还能不断焕发生命活力,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条基本策略。
   1.生活化策略
   学生拿到作文题,往往当课堂命题作文写。他们仿佛戴着枷锁,手脚被缚,最多是翻阅“满分作文”,就“书”取材;“往往有文字没思想,有技巧没生活”,缺乏真实性灵的抒写、真实观点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高二的第一个月末,我给学生一个话题——“高二一个月啦”,就有学生说:“空空荡荡的楼梯,因为身边还有一个人,那就不寂寞。擦瓷砖时,两块抹布连在了一块,我们一前一后顺着楼梯而下,看着那块好笑的抹布,笑容洒了一地,我想,那被我们擦干净的白瓷砖,上面也一定会有我们明媚的笑脸。”在该生笔下,生活中原本没有任何情感的“抹布”和“白瓷砖”有了感情,而且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作文,也是生活。
   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写‘原生态’的作文,吐露心声,表达真情”。何谓“原生态”?生活的原有状态和本真面目,是也!类似的话题还有:踏进高中、期中考试、又是一年(我的××年)、减负、期待,我们甚至可以用“近期生活”当范围,来引导学生作文生活化。语文老师只要能和着生活的脉搏,把住学生敏感的神经,牵起作文和生活的纽带,何愁学生在作文中不能以小见大呢?何愁他们高考面对作文题时一筹莫展、无病呻吟呢?
   2.个性化策略
   近几年,我们的作文训练依旧机械刻板,很难展现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语文周记中的“时事短评”,既能紧扣社会生活,又能减少束缚,让学生有创意地自由表达,是一种个性化的作文样式,它很能见仁见智。
   去年,网络爆红“犀利哥”,有好些学生就眼光独到,认为“犀利哥”被“红”,实质是尊严被践踏的最好例证。一学生甚至还将其与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尊严说”相提并论,可谓高度与深度俱备,极具个性。3月,“抢盐”风潮骤起,有学生就提出了“孤陋寡闻真的最危险吗?”的命题,认为愚众盲目跟风不如孤陋寡闻,孤陋寡闻至少不会导致过多食盐产生并发症,也不会引起民众恐慌。4月,“染色馒头”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掀波澜。有学生用“我们‘富’了吗?”作题,指出物质生活是富裕了,但文化精神匮乏,认为我们的社会“道德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说这“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理由之一了吧!”这些表达都极具创意又不显偏激。
   束缚少了,表达个性化了,创作才能百花齐放,文坛才能百家争鸣。
   3.鼓励性策略
   “学生写出的作文需要被阅读和被欣赏,犹如发明家发明一件新东西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鼓励一样,这样他们才会越写越有兴趣,越写越好。”
   一来学生有被认可的需要。认可什么?认可学生的长处。“十个手指有长短”,正是有所有学生不显眼的闪光点,才构成了完整的“双手”,才能奏出和谐的乐音。多年的经验显示,一些学生成绩不行作文行,分数不高周记好。只要语文老师有步骤、有目的地构建出肯定班级学生的体系,语文周记中一组充满气势的句子、一处细致入微的描写、一点充满哲理的感悟、一段切合无缝的化用乃至一个引人眼球的标题,都可以进入我们的鼓励范畴。学生一旦觉得自己被认可,写作热情就能得以呵护,写作信心就能得以培植,写作思路就能得以扩展;“亲师信道”之魔力就能充分显现。
   二来教师有鼓励学生的条件。语文课不像数学等理科课程,讲究环环相扣,不漏链条,它可前可后、可快可慢,有较大的机动时空可供我们微调。今天,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只赏其最经典之处,其他略去,腾出时空来品读学生语文周记;明天,枯燥的语文习题可以让路,我们安排作一次语文周记。如此,等等……。战线长了,面铺开了,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欲望势必增强。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挽回弱势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失去的自尊,承载起全面育人的大任。
   周记辅作文,作文利树人。勿忘作文小样式——语文周记,救救它吧!
  
   眭金祥,教师,现居江苏丹阳。

语文周记的窘境及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