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从出发开始直到黄泥冈被劫,负责押运生辰纲处处防范的那根弦始终是绷得紧紧的——他沿途所采取的一切安全防范措施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当杨志一行人进入到吴用等人所设置的“智取圈”之后,尽管防范一如既往,但终究还是被吴用一伙人劫走了生辰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仔细想来,还是杨志的失察所造成的。
到达黄泥冈后,看到吴用等人在松树林间歇凉,听了“他们说是去东京贩卖枣子的客商,只是天热途经这里而在此暂时停留”的这一番话语之后,杨志一点也没有多加考虑,居然就轻信了他们所编织的鬼话谎言,一下子就被他们给蒙骗了。杨志一点儿也不多长一个心眼地去作如下的考虑——他们说这里常有贼打劫客商,又说他们别无财货,难道说他们就真的不怕打劫?要是在此各自都遭受打劫,就说他们能经受得起损失,可我们也能经受得起损失?明摆着他们损失的只有几车枣子,值不了几个钱,而我们损失的就是十一担金银财宝,能损失得起吗?再说如若遭了劫,我杨志又怎么向梁中书交待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们可以在此歇凉,而我们是万万不可再在次停留的,不管天气有多炎热,也不管军汉们有多么的不情愿。但是杨志就是没有往这方面想,而且居然还产生了一种不该有的比照心理:既然有他们在此歇凉,那我们也就暂且歇一会吧,更何况军汉们也赖着不愿继续走。于是就这样放松了应有的戒备心理。当然,如果吴用等人人多势众,杨志也许会提防着他们并假定他们就是一伙强人,然而他们偏偏就只有七个人,比杨志一行人少了一半,确实是不可能实施抢劫的,所以杨志也就很自然的听信了他们的鬼话。其实杨志完全应该“以己之为”来揣度“对方之为”地想一想:我们装扮成一般客商是害怕引人注意招人打劫,而他们也是不是装扮成的一般商客呢?如果不是的那倒放心好了,如果是的呢那可就大意不得情况危险了。可杨志偏偏一根筋地认为他们就是一般客商,根本就没去多想他们就是装扮成的“一般客商”,虽不能强夺,但他们可以使用“智取”这一招呀。
黄泥冈是不该歇凉之处而却在此逗留歇凉是杨志的失察,是杨志的一着不慎,这也许就意味着可能会导致押送生辰纲的全盘皆输。因为在黄泥冈歇凉,这就为吴用等人进一步实施智取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如果说杨志对担酒人白胜唱着山歌出现在黄泥冈的这一行为觉察出有一点异样而不同寻常的话,也许不该在黄泥冈歇凉的失察失误尚还有挽回的余地。可杨志竟然再一次地疏于失察,理该谨慎却小心不到位。
担酒人白胜唱着山歌如此招摇过市地出现在黄泥冈怎么就没能引起杨志的觉察呢?黄泥冈是不是能够随便可以唱支山歌的地方,杨志又不是不知道。按常理,不论什么人(当然强人除外),需打从这里经过,莫不是要格外小心谨慎留心留意的,生怕自己的行踪会引起强人注目招致打劫。而担酒人白胜倒好,居然一路唱着山歌上黄泥冈来了,他要不是别有用心,那显然就是明目张胆地招引强人惹火上身叫人过来打劫,他要不是强人一伙的,他能这样胆大妄为吗?退一步讲,就说他不是跟吴用等人一伙的,一担酒总还值几个钱吧,何况这大热天里,打劫的强人也可很现实地劫用来解热止渴吧?担酒之人绝不会担酒一趟,最后落得两手空空而归其生计谁来承担呢?所以担酒人的行为看似平常实则显得极为异常的举动却在杨志看来一点都不足为奇,根本没去留心,居然熟视无睹,这实在是杨志的又一次失察。挑酒人白胜其实是有备而来的。他实际上是在借唱着山歌在向他的同伙们发送暗号:我担着酒过来了,你们该作好一切准备啦,到时就看咱们共同演好这出“智取生辰纲”的双簧好戏吧。
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特殊的环境里,杨志竟然忽视了担酒人白胜那极不易为人所觉察的行为,仅仅把白胜看作是一般的小商小贩了,这实在是太失察了。再说哪有卖酒不带瓢的?明眼人也许仅从这一处细节上就看出了一点端倪破绽来,因为处在“非常时刻”“非常地段”,任何细节都是不应该放过的,可杨志严重失察居然到了这种地步!
让我们再来假设一次吧——杨志黄泥冈作出歇凉决定以及随后丝毫都没觉察出担酒人白胜的看似平常实则异常的行为仍然算不上失察失误的话,那么吴用等人几乎是在他的眼皮底下居然成功下药,那就是杨志致命的“失察失误”了。在这之前无论他是多么的谨慎防范,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是瞎子点灯罢了。
防范酒中是否有药,除了杨志别人也会这么做。问题是杨志在看到吴用等人喝完了一桶酒之后,最不该产生在这之前所同样具有的比照心理:既然他们买来喝了,那我们也可以买来喝吧。此时的杨志怎么就不应该多长一个心眼地这么想一想:他们喝过的酒里是没有药的;而我们买来的酒里是不是就没有药呢?酒里没有药,是不是就不可下药呢?所以不管酒里是早已下药(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假设,吴用等人事先早已在剩下的一桶里下了药,就是杨志看见他们其中一人喝了,但到了松树林里再喝点解药也不是不可能不可以),还是他们喝过之后,在剩下一桶酒里趁多吃一瓢舀酒之机下药,或是酒中根本就没有药,杨志反正始终都不准军汉们买来喝,继续对军汉们粗暴到底,哪怕是毫无人性,然而杨志却既没有这样想,又没有这样做。
所以尽管杨志远远地望着,可吴用竟然还是在他的眼皮底下瞒天过海不露痕迹天衣无缝地成功下药,这对杨志来说真是智者千“望”,必有一失。如果杨志谨慎多思,也许就不会有这么“一失”。尽管吴用等人的计谋令杨志防不胜防,那也只能说是杨志的失察,是杨志精明不到位。再说协助押运生辰纲的那两个虞侯以及老都管,他们要是跟杨志心往一处想,眼往一处瞅,这“一失”也不是不可以避免,因为八只眼睛总比两只眼睛要看得仔细瞅得清楚盯得分明。可惜的是杨志在与他们三人的关系处理上又极不明智,不能善假于“他们”,这“一失”终于不能幸免。
杨志在到达黄泥冈后,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严重失察,被吴用一伙人劫走了生辰纲,前功尽弃。否则,他的人生命运就将是另一番前景了。不可谓不说,是生辰纲的被劫彻底改变了杨志的命运。那么在押送生辰纲的过程中,杨志的多次失察所直接导致他在人生命运之路的遭遇又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这也许是值得我们思考而不无意义的:
人生之中,总有自己全心经营奋力追求的东西,不论是受人之托或是自愿所为。而且这些事情一般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因为它或涉及到自身的性命攸关,或涉及到家庭的幸福安全,或涉及到事业与理想的最终实现。总之是不容许有半点的失误、失察、失策等闪失出现的,否则其所带来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要么失察被骗心血白费,前功前财尽弃;要么失误疏忽车毁人亡,后悔莫及;要么失策错过良机,抱恨终生。等等。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不是时有发生,给人的警醒难道还少吗?
一个杨志的多次失察是足以让我们去思考人生的众多“失察”的。这样也许在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避免少一些弯路,少一点坎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