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427832

[ 叶乃初 文选 ]   

丑小鸭“丑”吗?

◇ 叶乃初

 

一般来讲,美的东西美的事物从最初开始并不是以美的形式美的面貌呈现的,可以说其最初的形态是丑陋的,是不受人欢迎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尽管在本质上讲它就属于美的范畴。

美的呈现是需要并且必须经历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的。这正如一件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的玉器一样,它最初的形态就是一块自然粗糙的璞玉,必须是在经历了一番精雕细刻成型打磨抛光等一系列的工艺精加工之后最终才真正成为具有艺术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皆备的饰物或器物的。丑小鸭——完全可以视为一种“美”的原始状态呈现;美天鹅——亦可完全视为一种“美'的极致状态呈现。从丑小鸭到美天鹅,中间所经历的过程就是“美”的逐渐生成并不断呈现的过程。丑小鸭由丑陋直至终于完成蜕变走向美丽高贵的成长历程就是形象生动的最好一例说明。

丑小鸭在见到——“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东西”——天鹅之前,或者说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对他的嘲弄和歧视。他在众人的眼里是丑陋的,备受其欺负:“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女佣人也用脚踢他”;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后连他自己的妈妈也不得不劝他走远些。他们为何如此态度的“礼遇”丑小鸭?无外乎是因为他“长得太丑了”。丑小鸭外形看似丑陋而本质上并不丑陋——他原是一个不知来历的、被遗放在牛蒡丛中的天鹅蛋。他目前的生命状态就是未来一只美天鹅的最初生命状态的自然呈现,其实质是不能算作丑陋的。要知道每一个动物其生命的最初形态无一不是丑陋的,就说我们人类自己吧——最初一丝不挂赤裸裸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同样的也丑陋不堪吗?所以说只是丑小鸭周围的人们连他们自己也不曾知道或是自己也不曾意识到“自己的丑陋”而已。既然大家都曾有过跟丑小鸭同样类似的“丑陋”经历,那么丑小鸭的“丑陋”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丑陋了,更何况这种丑陋实质上就是“美”的一种原始初状的自然形态呈现。

往往有时看似“丑陋”一点也并非一定是什么坏事。当初丑小鸭被迫离家流浪到芦苇里的雁群中间,正是由于他的这个“丑陋”却使得他因“丑”得福:在芦苇里,“雁们”遭到了猎人们的枪杀;猎狗也在为“猎人”作伥,但见了丑小鸭却没有把他抓走——“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丑小鸭因此而存活下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跟雁们相比,能够活下来不也是一种生存之美吗?

后来丑小鸭来到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生活了一段时间,却又不断地受到鸡和猫的奚落与排挤。这段生活经历却又坚定了他到“广大的世界里去”的决心。于是不堪忍受的他最后独自来到他心驰神往的大自然当中。当丑小鸭看到一群南飞的幸福的天鹅之后,他便再也无法忘记“这么美丽的鸟儿”了。从此一种对美的向往之情和不懈追求就成为了丑小鸭战胜严寒的不竭能量。可谓形丑而心不丑。

当他又迎来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时,他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鸟儿。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向往,决定不顾生死飞向美丽的天鹅。然而,就在这时,神奇发生了——丑小鸭看到了自己在水中映出的倒影:自己不再是那丑陋的灰色鸭子,而是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那么年轻,那么好看。他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而现在幸福居然就降临在丑小鸭的身上。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无丑便无美,虽丑实非丑。表象上“丑陋”而本质上“美好”的东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虽一时难以呈现出美丽的一面来,但在经历了一段过程之后终究是会掩藏不住必然要变得美丽和高贵起来的事实的。也就是说,“美”的东西终究是会以美的一面呈现出来的,不管呈现之前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和曲折这或许就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经典——“丑小鸭”带给我们的一点美学启示吧。

 

丑小鸭“丑”吗?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