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427791

[ 叶乃初 文选 ]   

平静的表述 冷峻的嘲讽析“匿名信事件”语句的独特意味

◇ 叶乃初

     《藤野先生》主要叙写的是鲁迅先生对自己于1904年至1906年在日本仙台期间留学生活片断的回忆。其中关于“匿名信”事件的叙述颇有意味,值得欣赏。

      作为叙述性的一段文字,其记叙要素之具全,事件交代之清晰,详略取舍之得当,插叙运用之自然,事件情节之跌宕,叙述语句之流畅,前后照应之明了;且结尾议论之深邃,态度指向之坚决,爱憎抒写之分明。整个事件的叙述可谓精致而精当,竟无一赘词赘语,可堪称为一篇经典的叙事文。这些就无需评析了。特别是在这一段平静的叙述文字里所运用的语词语句“无声胜有声”所表达出对日本爱国青年的无情嘲讽,充溢在字里行间,让人翘指称妙,尤其值得品评与欣赏。

例如:

匿名信“很厚”

用“很厚”来特别强调匿名信,意在点明日本爱国青年(学生会干事)对鲁迅无中生有所捏造的事实以及莫须有所作的诬篾文字倒还不少,足见他们的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否则这“信”是无论如何也“厚”不起来的。

 

直接援引“你改悔吧”

因为直接援引,也就很自然地追根索源旁逸斜出解说“你改悔吧”的来龙去脉,这样一来便巧妙地了把对爱国青年无情的嘲讽寄寓其中:“我”说你们可真得要好好感谢托翁老先生了,幸亏他老人家当时写了“这么样开头”的一封信,要不然,真不知你们的这封信该是如何开篇是好呢?而且你们似乎得了“健忘”症,刚刚“愤然” 过托翁老先生不久,居然“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真是步人后尘不知害臊!想不到你们这样照搬照抄托翁老先生的“作文开头技法”,落得个“邯郸学步,拾人牙慧”的“美名”不说,还真让人看透了你们的伎俩也就只那么一点儿。“我”还当你们真有什么新鲜的高招呢?你们不觉寒碜“我”还觉得寒碜呢!

 

转述匿名信的大致内容

鲁迅对于这些爱国青年无端肆意污蔑毫无根据的不实之词本来就极为愤慨,所以对于匿名信的内容不愿多说一个字,因而采取转述的方式一笔而过。

 

“漏”字旁加圈

插叙回忆到干事在写广告时特地在漏字旁加一个圈的事。其实这个圈不仅“圈”出了他们小人得意的丑态,也“圈”出了他们的阴谋用心的全然曝光。这说明“匿名信事件”的发生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他们蓄谋许久策划多时的事情。而他们后来的“借讲义”“翻检”讲义只是他们蓄谋中的一个小步骤,由此也印证了“此事乃蓄谋已久”这一点。

 

交待匿名信的末尾

末尾是“匿名”,冷峻的一笔交待太有意思了。我们仿佛看到鲁迅痛快淋漓地当面怒斥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情景:你们是些什么东西!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捏造事实诬蔑别人,无中生有揣度别人,自己写了信,却又不敢承认,这不是典型的小人之为吗?你们既然有贼心写信,可怎么就没有贼胆承认呢?写了信竟然连一点承认的勇气都没有,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吗?你们的作为简直太令人可笑之至了,真是可卑之极。

 

粘上“托尔斯泰式”的标签

匿名信留在他人的手里总觉得不妥而心中不安,毕竟是证据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于是乎他们就极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鲁迅便将匿名信贴上“托尔斯泰式” 的标签退还给了他们。在这里暂不说鲁迅的胸怀是何等的大度:按理说是他们不仁不义在前,我们完全有理由拒绝将这封匿名信退还给他们。但鲁迅不跟这帮爱国青年小人一般的见识,颇具君子风度地将这封匿名信退还了他们。不过鲁迅将他们不敢署名的匿名信贴上了“托尔斯泰式”的标签,其用意太具有无情嘲讽的意味了:言下之意好像是说,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我就毫不客气给信贴上“托尔斯泰式”的标签,你们不会在意吧;是你们在署名上永远成为遗憾的;贴上“托尔斯泰式的”的标签,如同就染上了被嘲讽的“色彩”,永远都别想褪掉。尽管这信是被你们收回去了,可你们留给世人——“写了信连名都不敢署”——的笑柄是能够收得回去的吗?因此,“托尔斯泰式”的用笔讽刺,鲁迅真是用绝了。 

 

卒章飞白抒胸臆

结末议论的文字,鲁迅运用了逻辑飞白的手法,将日本爱国青年看待中国留学生的思维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

凡是弱国的国民都是低能儿(大前提)

中国是弱国(小前提)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结论)

      这是一个极为荒谬的逻辑。“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之间毫无因果关系可言。鲁迅在中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深刻地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无比愤慨和强烈抨击。这种逻辑揭示了日本爱国青年顽固地坚持其民族偏见,进行民族歧视的思想意识根源,而他们蓄谋匿名信的所作所为就是这种荒谬逻辑的具体体现。他们拿这种逻辑来看待中国人,作为中国留学生的鲁迅当然是满腔的义愤:“也无怪他们疑惑”。透过这一句话语我们仿佛看到鲁迅面色极为凝重地在向我们诉说:说什么好呢,真是一言难尽:不怪他们歧视我们,怪只怪我们的国家太落后,太贫穷;我们的国府太腐败,太无能。要不然的话,我们在异国他乡又怎会遭人白眼,任人污蔑,受人欺侮!这一句话真是道尽了鲁迅心中无限的辛酸和满腔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