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427836

[ 叶乃初 文选 ]   

铭记“最后一幕”

◇ 叶乃初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以其尤为鲜明深刻的爱国思想主题震颤着人们的心灵。凡是读过这个著名短篇小说的人们,谁都不会忘记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的那“最后一幕”的情景:

当教堂敲响的十二下钟声宣布“最后一课”即刻就要结束之际,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之后,便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是向学生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如同特写般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的这“最后一幕”情景,凝聚着韩麦尔先生内心巨大的悲愤,是他满腔爱国情感的无声胜有声的痛苦表达。在这万分悲痛之际,是他在向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向着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更是在向着自己亲爱的祖国做着最后痛苦的告别。

韩麦尔先生在阿尔萨斯的这所镇属小学服务了四十年。这里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是那样的怀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他怎能愿意又怎能舍得离开呢?更何况这里是他自己的祖国。可是阿尔萨斯这里已被普鲁士占领了。学校不准许上法语课。韩麦尔先生教授法语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了。这里没有了先生的用武之地,他被普鲁士强迫下岗了。他所服务了四十年的这所学校从此得改教德语。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每一个具有民族自尊和爱国意识的人们谁都不能不感到无比的愤恨和难以接受。特别是像韩麦尔先生这样一直都是在以教授法语为终生职业的人,却不能在自己的祖国教授法语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韩麦尔先生悲愤填膺的呢?正是这种悲愤之情使得韩麦尔先生痛苦到了极点,以致连话都说不出来,只得用一个手势向他的学生作无声的示意了。

而且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幕”尤为促人警醒,发人深思,值得深深加以铭记。

普鲁士在对阿尔萨斯实施了军事占领之后,随即便开始了他们阴险狠毒的文化侵略。说实话,任何侵略者的军事占领并不值得可怕,最可怕,也是最可恨而恶毒的是他们在占领之后随即所实施的文化侵略。近代文化名人章士钊曾经说过:“灭人之国先去其史。”就连希特勒也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得消灭承载它的语言。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记载其国家历史的工具,是其国家文化的载体,是其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之所在。因为侵略者实施文化侵略则意味着将从根本上割断被侵略国家及民族的文化精神命脉,摧毁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这道屏障,使其国家及民族彻底的脱胎换骨,改头换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侵略者永久占领和奴役这个国家及民族的目的。倘若如此,那将是遭受侵略的国家和民族之最大的不幸。韩麦尔先生是深深地明白这一道理的,所以在这“最后一课”里,他不仅盛赞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且还这样深沉地告诫他的学生他的同胞:亡了国做了奴隶,只要牢记住自己祖国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也就是说,不管侵略者的占领多么持久,统治多么残酷,人民遭受怎样的分离痛苦,只要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命脉没被割断,文化精神的圣火没被湮灭,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依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性,而维系的纽带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语言。所以只要这个国家及民族的语言传承不绝,生生不息,不管侵略者是多么地强大,对遭受侵略的国家及民族,他们永远都只能是役得其“身”,而不可能役得其“心”。

小说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幕”情景的描述,似乎是在告诫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人民:永远都要牢牢铭记并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语言,永远铭记这撼人心灵的“最后一幕”,同时也是藉此衷心的祈祷着居住在地球村的民族和人民,但愿世界上永远不要重现类似韩麦尔先生的这“最后一幕”!

 

铭记“最后一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