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427838

[ 叶乃初 文选 ]   

且看运笔在“拳打镇关西”

◇ 叶乃初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运笔丰富多彩,不仅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而且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这就形成了《鲁》一文明显的艺术特色。

侧笔书“恶”

鲁达为何义愤填膺拳打镇关西,从金翠莲诉说的遭遇便知详情,这也从侧面揭露出了镇关西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的罪行。小说采用侧叙之笔既为后文拳打镇关西作了必要的铺垫交待 ,又使得鲁达在拳打之时切齿痛骂镇关西有了“打”出有因的对应。表明鲁达拳打镇关西具有除恶安民的正义性。

衬笔述“义”

鲁达听完金氏父女的倾诉,当即吩咐他们明日回东京去,并解囊相助,便去身边取出五两银子。鲁达的行为本身就已表现了他的重义轻财、慷慨大方。但小说同时还叙写了史进、李忠对金氏父女的帮助。史进出手大方,在包裹里一取就是十两银子;而李忠却不够爽利,出手小气,仅摸出二两银子来,小说描写他们二人的相助,运用的就是以人衬人的衬托笔法,这样写更加衬托出鲁达的仗义疏财、重义轻利、慷慨大方的个性特征。

伏笔藏“计”

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离开鲁家客店有难处:店小二的看管阻挠。鲁达便说道:“这个不防事,俺自有道理。”是小说情节线索的埋设之笔,表现出鲁达对金氏父女平安离开客店已是成“计”在胸,同时又紧紧抓住读者——到底有何道理呢?“且看下文分解”就是了。

宕笔展“智”

鲁达估计金氏父女已走远,即便店小二前去阻拦也追不着,于是径直来到状元桥下。若是由着他的火暴刚烈、嫉恶如仇的脾性,一幕拳打的精彩戏眼看就要上演了,然而拳打的好戏却迟迟不拉开帷幕。鲁达先来到镇关西的肉铺坐了下来,也不提金氏父女之事,而是要郑屠切十斤肥肉,郑屠又整整弄了一个时辰。当还要郑屠切十斤寸金软骨时,郑屠终于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跳将下来,于是拳打的精彩戏便正式开幕一上演了,精心设计“三激”镇关西的这出戏,是对小说情节的延宕用笔,让小说高潮延缓到来。这拖延、宕开的一笔,不仅使故事情节显得生动有趣,而且有力地表现出了鲁达富有心计、勇而有谋、智勇双全的个性,越发突出了鲁达的鲜明形象。

妙笔生“慧”

小说在“三激”与“三拳”之间,简插了“鲁提辖早拔步在大街上”这一着妙笔。仔细领悟这一细节描写,可以看出鲁达的“粗”外慧中。

着上这一妙笔,拓展了鲁达拳打镇关西的空间,有利于施展拳脚。若是拳打局限在郑屠的肉铺前,一定会碍手碍脚,说不定还会伤害无辜百姓,或是吃上肉铺伙计的暗亏。这一笔妙在将拳打置于众人的注视之下:你看那郑屠多么凶蛮,手持剔骨尖刀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街上追杀赤手空拳的鲁提辖,客观上造成了郑屠的理亏。同时也便于扩大众人的听闻:鲁达边打边历数郑屠的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的恶行,让众人觉得郑屠该打,是罪有应得;鲁达拳打得有理有据,打得好。小说在拳打的“前奏”着上这一细节妙笔,再次刻画了鲁达有勇有谋的英武形象,让人回味不尽。

繁笔绘“拳”

鲁达的三拳出击给了镇关西以致命的重创。小说采取繁言笔法浓墨描绘鲁达挥拳重击是最为人所称道的精彩片断。

对鲁达的每一拳描写,可以说是浓墨重彩,泼墨如云。拳拳写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拳拳写得详尽细腻,不厌其烦。读着繁笔之所描,其场其境,精彩纷呈,给人身临其境的美感:如闻其骂,如睹其拳。使人觉得鲁达的三拳,痛快淋漓,尽致解恨。小说用繁笔聚焦似的展示了鲁达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为民除害的侠义之举。假如惜墨如金,简言一笔:鲁提辖三拳就将镇关西打死了。那将显得是多么的索然无味,何精彩之有呢?

插笔显“威”

从“三激”到“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用计脱身,其间共有五次插笔描写旁观者的场面。插笔的运用,不时将镜头调转对准旁观者,扩大了描写的时空场景,使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显得张中有弛,起中有伏。不时插入对旁观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畏怯,神情呆惊的描写,恰到好处的烘托了鲁达拳打时的骇人气势,突现了鲁达的威武。

《鲁》一文诸多笔法的变换使用,成功地塑造了鲁达这一极具鲜明思想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