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427809

[ 叶乃初 文选 ]   

船长拷问“金钱关系说”

◇ 叶乃初

说到船长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作用,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这个卖牡蛎的”出现在菲利普的视线中时,菲利普是多么地不愿意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他叫妻子克拉丽丝去看看,而她看过之后立刻就作出了“我想就是他”的判断,她跟丈夫一样地也不情愿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于是又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打听。船长回答说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毫无疑问,船长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证人证词的作用。

但是否可以说船长的作用仅此而已呢?

自从莫泊桑的这个短篇小说选入教材以来,几乎可以说,教师教学用书以及诸多的分(赏)析文章对船长这个人物的认识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小说的主题也一直是以“金钱关系说”唱主调。这种传统主题总是强调小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纯粹的金钱关系。

然而,就船长在小说中不多的所为来看,这种传统主题似乎就颇有再斟酌的必要了。

在现实社会的成人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诸多关系,如亲情关系、友情关系、爱情关系、乡情关系等。小说中船长跟于勒之间就隶属为一种乡情关系,可以说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没有异化为金钱关系。

船长对于勒就极富同情怜悯之心。他并不因为于勒又老又穷、衣衫褴褛、狼狈不堪而厌恶于勒、嫌弃于勒。而是将于勒这个在异国他乡流浪的穷光蛋老乡从美洲带回到祖国,并且还收留于勒在船上做了一名水手,使得于勒才居有定所,食有着落,至少让于勒不再成为流浪者而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者。可见船长之所为和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是传统主题论者却忽略了船长的所作所为而紧紧抓住后者并作为“金钱关系说”的重要支撑,这恐怕有失偏颇吧。

不仅成人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异化为金钱关系,就是在少年世界里同样也没有。小说中对少年若瑟夫在心中默念于勒叔叔的心理描写和少年若瑟夫给10个铜子予于勒的行为描写,极其形象地表明了存在于少年若瑟夫心灵世界中的叔侄间亲情是没有受到铜臭的污染的。

由此看来,船长和若瑟夫的上述所为,无疑清楚地表明了金钱关系并没有在当时所处的现实社会世界里的诸多关系中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因而像菲利普夫妇这种对于于勒的行为可以是纯属个别情形而不具有社会现实存在的普遍性。那么传统主题论者所持的“金钱关系说”则完全有悖于小说所呈现出的内在真实性和外在客观现实性,无疑有夸大之嫌疑了。

为什么会造成小说的这种传统主题认识论呢?也许是持此论者太拘泥于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金钱关系的认识。这纯粹是用政治观点来套解文学现象的一种表现。

另一个也许是对菲利普夫妇的指责太多了吧,而于勒的行为不正,吃喝玩乐,瞎糟蹋钱,成了全家的恐怖被我们淡化忽视了。其实于勒的所作所为不仅令家人不满和深感痛苦,就是作为外人的船长不也是“怒其不争”地责骂于勒是个法国老流氓吗?仔细想想于勒给菲利普夫妇全家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上所带来的诸多伤害,那么对于家人相遇于勒却不相见的情形也许就没有必要去作过多的指责了。

    那么,小说的主题应该是怎么样的呢?笔者倒是倾向于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这篇小说的新颖提法——表现小人物生活的“辛酸说”。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船长拷问“金钱关系说”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