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水浒传》中描写了不少女性形象,扈三娘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位,本文通过对扈三娘形象的探讨,并透过该形象审视作者对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态度。
关键词:《水浒传》 扈三娘 人物形象
《水浒传》可以说是一部以男性为主体的英雄传奇小说,然而在这样庞大的男性世界中,也不乏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是作者极力肯定的正面人物,又或是被作家谴责、批判的反面人物,不论是哪种女性,她们都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由此也能感知作者对不同身份女性的不同认知。
作品中扈三娘的形象别具特色,作者始终将其作为封建社会传统女性的典范人物来塑造,从外在容貌到内在气质、思想意识无一不渗透着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的深刻影响。
小说这样描述扈三娘:“玉手纤纤”、“柳腰”、“天然美貌海棠花”(第48回),“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第63回)。作者用词上有几处都使用“天然”的字样,这让人体会到自然、纯洁之美。当然作者对扈三娘的赞美远不止停留于此,在看似柔弱的外表下,作者又赋予她一些男子气概,这种气概是作者把自己对善与义的理解融汇到其身上,从而使扈三娘拥有梁山好汉同样的英雄气质。扈三娘在出场前就有众人言语做铺垫,如杜兴介绍:“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如何了得”(第47回),“一丈青”含有黑与高之意,用来形容大汉、彰显男性英勇极为得当,在此却冠名到扈三娘头上,无疑显示出其女强人的特性。宋江攻打祝家庄时,扈三娘勇猛、不惧危险的精神表露无遗,一露面便是杀气腾腾:“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一丈青当先出马”(第48回);与王英斗敌仅数十回,便将其活捉了去,又差点将宋江杀死。这场保卫家园的战斗体现出扈三娘有着如男性一般的勇猛善战。第六十三回中,扈三娘迎战北京大奖李成,有一首词如此描绘:“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粉面尘飞,征袍汗湿杀气腾胸腋。战士销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此战中不乏梁山将领出场,作者惟对扈三娘极尽赞美之词。文中以如此众多笔墨刻画其形象,可见作者对其喜爱至极,将其与梁山绿林好汉同等视之。
纵然扈三娘是一位具有男子气概的女性英雄,美貌与武艺并存,但她依然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走向悲剧的婚姻,最终成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殉葬品。她服从了宋江出于政治目的的安排嫁给王英,没有抗拒、没有义愤;当全家(除哥哥扈成外)惨死于李逵之手时她却无动于衷,没有怨恨。诚然如此,她依然是英雄,作者为成全宋江“忠信守诺”的领袖精神牺牲了扈三娘的个人尊严,使她忘却私恨家仇,参加义军。虽然她是宋江的俘虏,但宋江认其为义妹,扈三娘心中对宋江怀有感激之情,得知自己将与王英成婚时,考虑到宋江是为兄弟义气,即使有所不愿也依然答应。面对矮小、丑陋的丈夫,扈三娘墨守成规、默被动接受外界赋予她的一切,内心深处谨记着封建礼教的教诲,宁可牺牲个人幸福,也要维护梁山大业,在作者眼中她无疑是一位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身的女性。
从小说对扈三娘形象的描写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女性的认识与观念:女性之美不仅体现于生理上,更应具备封建伦理的理性美。宋代的程朱理学打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旗号,严格规范人民的行为,压抑人性自由,对封建女性的管束尤为残酷,他们四处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观念,将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妇女牢牢束缚在封建伦理纲常和封建礼教的樊笼之中。作者饱受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去审视女性,有着极大的阶级局限,像扈三娘这样美貌与勇武并存的女性依然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不过是充当男性的贤内助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扈三娘及众多女性英雄的描写突破了女性“以阴柔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弱化甚至忽略了传统观念中女性的生殖功能与性需求,将她们从闺帷中解放出来,扩大其活动范围,将女性与尚武精神融为一体,使她们身上弥漫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从这点上看作者的立意是值得称赞的。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岳麓书社,1988.
[2]汪远平.漫说水浒里妇女形象塑造[J].东北师大学报,1984(1).
[3]赵威重.水浒传导读[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王紫星,女,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讲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