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新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新的课堂上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但变化中也存在许多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东西。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阅读教学 误区 多媒体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衍生出许多问题,笔者经过多次深入基层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将“新课改”形式化、程式化,为“生成”而生成,为“提问”而提问,为“互动”而互动,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片面的理解课改理念。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特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落实字词的读写训练,避免训练空泛化
细细回味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多少人能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实抓实?低年级通常是简单出示生字后找几名同学读读应付了事。好一点的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往的书写环节基本省略,就更别提字形的强调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高年级字词教学都安排在课外预习中,课上为了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流程的顺畅,开篇就直奔内容。或是初读文时,教师只一句“把字音读准,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就一带而过了,至于哪是重点,怎么运用都无足轻重。这种淡化、泛化字词的弊端早已显现:学生作业、习作中的错字连篇,病句频现,甚至连最简单的标点符号都分不清。试问:语文的工具性何以体现?何时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对字词教学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不容忽视。因此,夯实基础,把好字词教学关已成为当务之急。理解上的偏差,操作上的异化,警醒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字词观,针对实际及早补救。
二.凸现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避免交流形式化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 实施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但目前有些合作学习存在许多问题,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认为只要学生确实“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就是合作学习了。只把合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时髦,合作效率低下。我们很难看到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有的只是走过场,草草收场。因此,我们应提倡有效合作学习,有效合作学习。
三.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避免阅读“个性化”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内心感受的有效形式。但如今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一些现象:(教师)“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异彩分呈:有的当表演家、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画家,还有的是观众。似乎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了。其实不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朗读,让读与思考紧密结合。既要读出个性,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我想,这才是《新课标》提出个性化阅读的主旨所在。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独特的内在魅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但如今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存在的主要如下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时间过长。有的一堂课,从导入开始到课的结束,学生一直在观看屏幕。这样,既不利于保护学生视力,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多媒体完全代替了教材。有的课上,教师很少甚至没有利用教科书。教师把要分析的课文及问题全都显示在屏幕上,学生要做的练习也都在屏幕上。教科书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3、多媒体的滥用减少了教师的示范。有的课上,教师很少甚至没在黑板上书写,有的公开课甚至连板书也由多媒体负责。教师不再作书写示范,学生再也看不到教师的板书演示。
事实证明,多媒体电教手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过多过滥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相反,还会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而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当用则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的功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毕志宏,吉林通化市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