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3期 ID: 154990

[ 李群力 文选 ]   

四十年读书印象

◇ 李群力

   我四十岁了,四十年来,行走在书山墨林中,满眼铅黑的字迹,满脑袋隐藏着字里行间七彩的图画和鲜活的人事,或轻灵洒脱,厚重古拙,或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尽之言,充盈其间;有的根通海瀚,叶映霄衢,有的深浅同源,先后相觉,无穷之意,启迪即时。
   年少时,站在故乡老屋后面的小山岗上,望着弯弯酉水,瞧那水边小路蜿蜒消逝在武陵山脉绵延不断的崇山峻岭中,我心中豪情顿生,真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时晏殊会来到我身边,欣赏我的少年情怀,带着我一起吟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那一刻,我就立下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志向。谁能说得清楚,我走出小山村去的求学之路,我辗转海滨的谋生之路,不是我当年看到的路?谁能说得清楚,从放牛娃到人民教师,从温饱而小康而和谐的生活之路,不是我当年看到的路?
   而今成年及壮,为了现实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人师表,白天站在三尺讲台上,听书声朗朗,笑语晏晏,晚上伏案窗前,孜孜不倦,疾书达旦。每当太阳升起,少年豪情换成了父母天性的温情,这时陆游会来到我身边,陪着我一起吟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那一刻,一张张稚气而快乐的笑脸,仿佛盛开的花朵,浮现在眼前,多么温馨。谁能说得清楚,这些花朵,不是因为我的浇灌而滋润和鲜艳、而勃发和茁壮?
   将来渐渐老去,阅尽了人间春色,历经了世间沧桑,想来会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菩萨一般四平八稳的半迷了眼睛,微露着笑容,偶尔翻一翻满屋的书刊,不经意间,少年的梦想、成年的作为,象雨中半山的雾,在眼前弥漫蒸腾,仿佛皆虚无缥缈,其实在心灵深处,这一切又像雨后的虹,虽隐约,但清晰,这时辛弃疾会来到我身边,和着我一起吟唱: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
   那一刻,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草枯草荣,黑白无常,生死轮回,莫不淡定从容,只有书香如故,伴我一生。谁能说得清楚,亘古的书香,没有留下我的气息?
   我是学生,《论语》告诉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是教师,《中庸》告诉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我是劳心者,《大学》告诉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是思想者,《野火集》告诉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是平民,《贞观政要》告诉我:不勤于始,将悔于终;善始之勤,克终之美。
   我是小资,《苏东坡》告诉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是集体中的一份子,《拿破仑法典》告诉我: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
   我是独立和完整的个人,《独立宣言》告诉我: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我张扬,和毛泽东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我内敛,和北大清华一起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我忠诚,和堂吉诃德一起有不可动摇的信仰,坚决相信,超越自身的存在,一定有普遍的、不变的、永恒的东西,这些东西须一片至诚地努力争取,方能够获得,即使面对大风车,也如此。
   我是忧患的女人,和孟姜女一起哭长城,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我是高傲的男人,和鲁迅一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就是我,《容斋随笔》告诉我:可劝可戒,可喜可愕,可以广闻见,可以祛疑贰,其于世教未尝无所裨益。
   我的四十年读书印象,就是读书好,好读书;就是读书有味,读书有用;就是教儿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承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李群力,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四十年读书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