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3期 ID: 155001

[ 于国卫 文选 ]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

◇ 于国卫

   内容摘要:如何优化语言,让文章文采飞扬?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即从用词、句式、修辞、意境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精选妙词 巧用句式 驾驭想象 营造意境
   写好一篇作文,犹如建造一座大厦。谋篇布局就像大厦的框架结构,语言则恰似不可缺少的装饰。作文语言丰富多彩,读后令人赏心悦目,文章才有艺术的魅力,才会更加吸引读者。那么,如何优化语言,让文章文采飞扬?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
   一.精选妙词,增加灵动。
   富有形象感的词语在整个句子中的作用就好像是茫茫黑夜中的点点繁星,使整个句子熠熠生辉。
   如“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拉开门,月光跌了进来”,“春风又绿江南岸”,“舔”、“跌”、“绿”更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再看“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江岸《亲吻爹娘》)这段文字,作者巧妙运用“笑”、“扔”、“奔”、“弯”、“跪”、“抱”、“亲”一系列动词把小三子亲吻爹娘的细节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富表现力。
   二.巧用句式,添加韵致。
   句式不但能够营造气势,强化情绪,深化思想,更可以直接的以文采打动读者。作文中善用整齐的句式,能为语言增添音韵美;巧于变换句子的长短或结构,能为语言增添错落美;整散结合则更富有一种情趣之美。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断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这段文字,句式工整,具有一种对称的美。文段由“幽径、巨澜、故事、人生”构成四个层次,层层深入。其韵味、光泽和气派又因借助了整齐的句式,而更加内涵丰富。
   三.妙用修辞,展示底蕴。
   修辞是美化语言时常用的手段,正确地使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语言魅力,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如比喻手法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拟人能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灵气,排比显得气势恢弘,夸张能使语言化贫瘠为丰富……
   在修辞上,巧引、巧化、妙喻、妙排等能亮人耳目,怡人心扉,使人为你的文采所折服,所谓“语不惊人誓不休”。下面仅就“巧引、巧化”举上几例,邀你共赏和吸收。
   如:我应该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份真情;我应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种情怀;我应该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那份思念。
   在这段文字里,考生巧引了孟郊、王维、余光中三位诗人的名句。
   优秀作文中也不乏“巧化”的例子。化用诗句、化用典故。比如:张志和渴求隐逸,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愁不尽了,风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
   如果你能在作文中这样运用,那才叫“语不惊人誓不休”呢!你展示了你的文采,也使读者“惊”你作文时左右逢源、积累深厚,使阅卷老师“惊”你作文时有思想、文化底蕴深厚。
   四.驾驭想象,营造意境。
   构筑意蕴意境是我们的主观情感与我们所描绘的客观环境的有机融合,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众多意象的组合。所以,用语言营造意境,同样可以展示才情。
   比如:有人说,寂寞是冰岛下沉睡千年的古莲,是临照过游子行囊的残月清晖,是寒夜里一支流泪的红烛。
   这段文字,作者用“古莲”、“残月清辉”、“红烛”来诠释什么是“寂寞”,无论是“古莲”、“残月清辉”还是“红烛”,这些意象本身就已经给了我们一种陌生的美感,再加上用“冰岛下沉睡千年的”、“临照过游子行囊的”、“寒夜里一支流泪的”这些限制语一修饰,呈现在我们思绪里的就越发的有一种逼人的美,凄美着并高贵着。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也是文采的体现吗?
   当然语言的出彩不可能一蹴而就,多读多写永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于国卫,教师,现居山东海阳。

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