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事业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最关键阶段,其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能力。而田径项目作为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活动项目之一,对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的形成而言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田径项目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发现当前的田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制约着田径教学的深入发展。那么,当前高中田径教学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高中田径教学又应当如何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高中田径教学的改革途径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中田径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反复的跑跳运动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田径项目训练的各方职能的发挥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很显然,高中田径教学的改革工作已势在必行。那么,这一工作又应当如何开展呢?具体而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田径教学思想观念需要改革。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我国在传统历史社会中就广受社会民众认同与肯定的传统竞技项目,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比较成熟的运动水平。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田径运动项目从本质上来说并非一种竞技运动,它更多的倾向于一种综合性的健身项目。然而现阶段高中田径教学在思想观念认识方面却陷入了竞技教学的误区,应当作出改革,使其向着一种积极健康的健身项目方向发展。高中田径教学不仅需要有效开展与体育课堂,更需要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将锻炼融于生活能够使田径教学具备更明确的可行性。
2.高中田径教学教学内容需要改革。首先,改革中心应放在对田径教学性质的转型方面,田径教学的课时安排应当与田径教学在整个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相吻合,并以宽松和谐的教学内容安排将学生引导至健身性田径教学当中;其次,当前高中田径教学中某些内容比较重复,仅仅是形式方面的改变,笔者认为我们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可以将那部分重复性的教学内容作为田径选修课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取他们感兴趣的田径项目进行学习,以此促进整个高中田径教学质量的有效发挥。
二.高中田径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作用下,素质教育已深入高中体育教育的方方面面。田径项目教学作为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关键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加大与素质教育的探索力度。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当前高中阶段体育工作者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具体而言,高中田径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高中田径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背景下各项教学活动制定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中心原则,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选取与制定各项田径教学内容与竞赛类活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性地位。在此基础之上,简化田径教学的考核标准,从学生个体性的身体机能发展水平入手对田径项目的学习效果进行差异性考核。
2.高中田径教学与素质教学的融合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中心与基本。高中田径教学的实施需要充分把握并体会田径作为体育运动及锻炼项目的非竞争类特性,使学生在没有考核压力的基础之上来进行田径项目的学习,在充分吸收各种田径类运动项目关键技术的基础之上,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3.高中田径教学与素质教学的融合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认为,我们在高中田径教学课时内容的安排方面需要减少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性理论教学,将更多的教学实践运用在各项田径项目的实践训练当中,进而使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其主体性学习职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徐蕾,浙江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