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于常规思维,观察学生也总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全方位看问题,看学生,以致在教学与生活中留在许多教育盲点,如果做个有心的老师,学会关注教育盲点,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去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那么教育的成效又会是另一种结果。
关键词:教育 盲点区域 实例
一天上午放学后,我没及时离开教室,忙于张贴优秀作文,一女生泣不成声地走过来,说:“老师,我不想读书了,也不想回家,我真笨,再努力,也是那样。求你给我在请假条上签‘批准’二字好吗?”我脑门一阵嗡响,多守纪的学生,今天怎么了,他想出走,去打工,还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但必须留住这个孩子,求助我的学生们了,一打听,更诧异,和他一样想法的学生已有部分。
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想法?“那样”是多么令人费解呀?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还是我在哪儿出错了?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有些片面。我经常把眼光放在两头,即成绩优秀和调皮捣乱者,因为前者能给老师增添光彩,有一种成就感,后者的转化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不能不重视。真像俗语所言“大的稀奇,小的娇,老二最糟糕”。像上文中的那些学生,由于他们成绩平平,思想不坏,能不出众,语不惊人,所以在老师心中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了教育的盲点。
这部分学生在班级的地位也非常尴尬,他们成了老师、同学们不关注的一群。他们遵守校纪校规,不做让大家头痛的事,老师、班干部布置的任务能认真及时完成,遇到老师会微微一笑,然后飞快地跑开。课堂上听课专心致志,但不敢主动举手发言,没胆量课后找老师商讨疑难,更不会故意捣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他们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一隅,他们是教室里最听话的学生,是绿叶陪衬着红花。
是这部分学生不需要别人的关爱与呵护吗?显然是否定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任何人都有被人关注的欲望。一个人的自信程度、身心健康,行为品质往往与被关注的程度高低成正比。特别是处于心理哺乳期的青少年,他们希望倾听,也渴望倾诉,在倾听与倾诉之间,让别人了解自己,让自己走向群体,从而使得身心健康地发展。为人师者的我有什么理由不把阳光洒到这部分孩子身上,用爱开启他们紧闭的心扉呢?以后我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走进学生心灵世界,润物无声
好的教育是关注受教育者心灵的教育,要读懂学生的心灵需求,就得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遇到上文中那个同学的那个周,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题目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周记,在批改时我读到该同学写的一段话“在家里,爸爸妈妈整天忙于挣钱,早出晚归,从来不帮助我,在学校,成绩格格不入,老师不关注我,真是生活太没劲了。为什么阳光照不到我这儿呢?”此刻我力略知其产生出走想法的原因,怪老师的偏心,怪家长的照顾不周,为了“对症下药”,当晚我去家访,得知学生父亲开麻木,母亲贩青菜,他们做的是小本生意,就是不赚钱,也得坚守各自的岗位,真是没时间管孩子,孩子本身有生活压力,显得有些自卑。原想发奋读书跳出农门,学习可会挤时间了,最近是说过不想读书。还唉声叹气的。我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第二天一大早我把她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我跟她谈父母培养子女的艰辛,和为人子女的基本行为准则。一开始她瞪着眼睛不说话,慢慢地她开口了,眼睛里闪现着一丝愧疚,当天课堂上我向她提问,抽背书等。路上遇见了,我主动和她打招呼,课间休息时,向他们问问各科的情况,说说兴趣、爱好等,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他们,她意识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上课发言积极了,下课后总是愉快地和同学们玩在一起,在校运动会上夺得400米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不久后的一次家长会上,其母激动地说:“老师,还是你细心,有耐心,我女儿变了,她不再埋怨我们父母无能,还主动做起家务,学习比以前更有信心了。”
此后,我和班上这类学生交心,谈心。我深深认识到:学生本是善良的,他们的思想偏激,往往与引路人重视程度有关。于漪老师说过:“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想,师爱应该是博爱,他不应该有所选择,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感化他们,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二.善于发现学生亮点,鼓励学生
这类学生感情尤为脆弱,在进步中步子迈得不大,又困难重重,当老师一定要善于现学生身上的亮点,鼓励他们,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鼓励会让学生产生自信,重新审视自己,鼓励会让学生树立前进的信念,扬起远航的帆,鼓励会让平凡的学生产生奇迹。我班有一男生王林语,语文基础很不好,除了书写整洁外,几乎看不出什么优点,写作是错字多多,语言表达不流畅,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就坐。几次找他谈话,他都显得很不自然,不像个小男子汉,一次十分钟的背书抽查,他第一个倒豆般一口气背完《岳阳楼记》。我欣喜地脱口而出“王林语同学是今天早自习第一个流利准确背完课文的,大家为他鼓掌!”待下自习,他把此文认真默写一遍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用红笔迅速写下这样的批语:“你有恬静的个性,善良的品格,好的记忆,端正的书写,永不满足的精神,同学们好佩服你。”及时还给了他。以后的每次作业试卷、周记上总是表扬他语文悟性强,潜力大,爱动脑,会灵活运用动词,优美句,有创新等激励话语,不再批评,不再讽刺,不再伤害学生,充满着对学生真诚的希望和充分信任。果真奇迹出现了,作业中的错字少了,课堂上还偶尔回答问题,其他学科老师建议他前排就坐。不久后,我镇举行作文竞赛,他自己报名参赛,获得这次竞赛特等奖。半学期不到,他的各科成绩直线上升,性格也开朗起来。
由此我深信一个道理:数子十过,不如奖子开长。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暧”。实践证明,作为老师,仅仅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仅仅忙于培优转差是远远不句式的,还应该关注中等生。用“心”去教育他们,用“情”去打动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坚持以表扬为主,就能使你的学生燃起熊熊的希望之光,产生无穷的前进动力。
让我们用博爱之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消除教育的盲点,让绿叶更绿,让每一个学生灿烂起来。
郭艳,女,教师,现居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