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3期 ID: 154963

[ 李翔 文选 ]   

中国传统女子的畸形之美

◇ 李翔

   内容摘要:美是一个比较宽泛,也比较含混的词,尤其是体现在中国传统女子身上,更是值得反思,本文从时代的角度,去剖析中国传统女子的畸形之美。
   关键词:中国传统女子 畸形美 反思
   “为了寻求美,排成一条队。”美是众人所向往的,但何谓美,至今仍尚无定论,众说纷纭,各执一端。
   不管对美如何界定,善的总是美的,恶的总是丑的,美需要合情理,或者说正常。然而多有残缺的加西莫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却也是美的,尽管他是个驮背、是个瘸子,在他身上却显示出了一种畸形的美。
   畸形美在中国古已有之,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人们的心灵被扭曲的成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时,楚灵王喜欢体轻腰细的美女,每看见腰粗体胖的人从面前走过,他就大发雷霆,于是宫女们都节食缠腰,不到一年间,许多人就饿死病死。此所谓“楚王好腰,宫中多饿死。”宫中所好,民间传播,于是楚地到处崇赏细腰美女。今天我们从楚地出土的漆画雕刻文物中,尚能看到许多细腰美女的人体造型。与楚灵王相反,唐代玄宗李隆基独宠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据说杨贵妃体胖,国中都以体胖为美,正所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今天保存的唐代绘画,壁画中的仕女人物像,都是肥硕丰满,温润浓丽的形象。不过,从今人多求减肥茶、减肥霜以抑制身体发胖或直接出于减肥目的来说,体肥并非今人为美的标志,正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据言,女子裹脚,最初起于南唐。李后主宫中有一位宫女名窈娘,她既不善于吹拉弹唱,又不长于琴棋书画,无由得宠。有一天,她想了一计:用绢帛把脚紧紧缠起来而练习跳舞,虽然疼得东倒西歪,但她坚持练习,终于有了进步。一次后主观看宫女群体舞蹈,忽然发现其中有一人舞姿极其轻盈,大喜过望,从此对她喜爱有加。后主让人做了一个六尺高的莲花,她在上面翩翩起舞,于是后主命之为“三寸金莲”,以后宫女百姓纷纷仿效,天下风习。
   其实,欣赏女子的小脚,真正是从宋金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开始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里描写崔莺莺是“指犹春笋纤长,脚似金莲稳小”。到了《西厢记》中,就让张生说出他眼中的莺莺:“休说那模样儿,只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之金。小脚已经成为美女的一个重要条件。”清代方绚竟专门写书研究妇女小脚的式样,他根据脚弓、脚指被缠裹变形后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形状,引出十六种,分之为五类,分别命名为:莲瓣、新月、和弓、竹盟、菱角。
   裹脚本来纯粹是女子为了使自己体态更轻盈一点,殊料宋代理学家却从中找到了妙用:女子裹脚以后行动不便,可以使她们少到外面招摇过市,引惹男子为奸。南宋朱熹在福建漳州做官时,曾下令妇女缠足,以杜绝“淫风”。此后,裹脚就有了双重妙用:一是成为男子防止妻女“宣淫”的有效手段;二是成为男子眼中的畸形美。
   无论是“楚王好腰”,还是“宣令缠足”,从中显露出来的都是视女人为花瓶、玩物的心理。玩物丧志,为了寻求一种精神、心理上的超外愉悦或刺激,使心灵近于病态,而去觅得一种畸形的美感。在大气候与女子自己隐心“女为悦己者容”之心里导引下,她们是有意无意地赶了时风,“城内好高髻,城外高一尺”,不惜痛痒、病魇,或束腰、或缠足,似乎是尽了一种妇道。不料这种自戕自贱的行为余波匪小,持续数千年。成为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特有韵味的一种坠饰。的确,在古希腊罗马文明中,有被烧死于火柱上的“异端”,却无束腰裹脚的“谕言”。
   真正的文明的火花是璀璨的,眩目动人;而打着文明的幌子招摇过市的假文明却似蛇之爬行一般,扭曲得令人心悸。中国传统女子的畸形美因打上时代的烙印同样使人汗颜不已。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但回眸历史,有时留住心头的却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束腰裹脚即在此之列。
  
   李翔,教师,现居甘肃渭源。

中国传统女子的畸形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