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7期 ID: 141509

[ 曹剑锋 文选 ]   

浅析作文中的扮靓艺术

◇ 曹剑锋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一个字:作!语文考试的最后一道题是作文,不是写作。作文,尤其是考试中的作文,基本上是一次性产品。它需要的是在第一时间里抓住特定读者的心,让他为你喝彩,被你的文采折服。因此,你的文章应该如烈酒般醇厚而非香茗般绵长,应该如牡丹般艳丽而非丁香般清雅。翻开历史看看,有几位文学大师是科举考试高手?有几位科举考试高手成了文学大师?很多同学不理解考试作文“作”的本质,不懂得如何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解决文章“扮靓”的问题。
  面是芙蓉露华浓
  作文是一个面子工程,要讲究卷面的工整美观,给人家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作文卷面绝不能是“几处黑团争暖树,满目苍苍无条理”。因此,我们的作文要让人家一见钟情,就必须把卷面当做一项重要的工程来对待。
  一.卷面的书写
  字写得清楚,工整,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是来不得半点折扣的。作文的书写,应该写成楷体,顶多是行楷。切不可写一些自以为灵活飘逸的行草,或模仿极难辨认的艺术字。
  二.段落的安排
  优秀的考场作文自然段以7—11为宜。太少了显得过于漂浮,太多了又显得笨重。自然段的安排应该长短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灵动之美。一般开头段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80字以内;正文铺开的段落可以稍长一些,每段可以有150到200字,但是正文中间的过渡段应该短小,把意思说清楚即可;结束段落应该精练,切勿拉得太长。
  眉似青山眼如星
  一个好的作文标题就像一杯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就越多。它能够迅速激起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够为作者的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好的标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简明、准确、新颖。
  以下是一些拟题的基本方法:
  一.巧用修辞
  拟题时可以巧妙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双关、反语的手法,或者设置悬念。比如报纸上面一篇谈农村党组织急需补充新党员的报道,其标题是“七个党员两颗牙——农村党员老龄化的问题亟待解决”,此题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二.善于引用
  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就是引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熟语等引入文题,或者略加改造,可以收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更加深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鸿爪划雪起新意
  文章的开头,应该或有气势,或有文采,或有真情,或有理趣,或有诗情画意,给人一种亲和力,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好的开头就要像鸿爪划雪一样,既入“雪”三分,精练入题;又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轻盈飘逸。
  比如我看到的一篇老师写的得了满分的招考作文,文章主旨是写一个人必须永远进取,标题化用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活”,题为“我的‘高四’生活”,此题之妙在于引用的巧妙,而高四生活又巧设悬念,让人想到是不是写复读班的高四生活呢?再看文章的开头,就一句话,“我的早晨是从晚上十一点开始的。”原来,那位老师在一个条件不太好的学校教高三,他非常希望能够到条件更好一些的省级示范学校去,便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利用时间准备招聘考试,因此他自己称自己为“高四学生”;教学任务繁重,学习只能够从晚上十一点开始,因此说“我的早晨是从晚上十一点开始的”。
  云帆渐隐铸深情
  如果说文章的开头要如“凤首抖擞舞彩练”,贵在精彩的话;那么,文章的结尾就应该是“宏钟清音绕远方”,贵在意蕴深厚。“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好的结尾会让读者产生鲤鱼跳龙门般的畅快淋漓之感,又会使他们感觉如绕梁三日而不绝,余情未尽,余味无穷。因此,我们的作文结尾要强劲有力,要力求发人深思,促人深省,催人向上!
  结尾的方式,手法各异,风格不同。我认为,考场作文中好的结尾,既可以借助修辞,借助景物,使它“云帆渐隐”,回味无穷。又可以首尾呼应,浑然天成。也可以是卒章显志,水到渠成。
  例如: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修辞巧用花添锦
  好的作文,一定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好的语言,自然可以各有千秋,不拘一格。作文语言,或可端庄严谨,或可含蓄幽默,或可秀丽多姿。这应该服从于文章的整体需要。但是,我们同学的作文,限于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要写出语言很严谨的文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应该在修辞上下点功夫,尽量使自己的文章生动起来。
  修辞的手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去选择。但是有两种效果很好而大家又不太注意的的方法可以和大家交流:一是炼字。古语有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最能够体现作者的才思。二是比拟,这不但是具体写作时应该考虑的,而且在平时最好形成一种生活习惯。要时刻感觉到山含情,水含笑,小鸟叽叽叫,太阳对你笑。
  不过,我们同学写作时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修辞而修辞,不顾文章的具体内容。其实修辞手法只是一件漂亮的外衣。它必须穿着在有情理的内核上才美。所以,在使用修辞上不要走入死胡同,还是要把心思放在文章的整体构思上。
  情理二字长精神
  我们讲技法讲得再多,如果不注重文章的理趣和情趣,作文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好的文章,应该时刻可以看到作者洋溢在文章之中的深情,品味出充满作者睿智和才气的理趣。
  好的文章,应该处处体现作者的感情。现在,由于日益加重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日渐缩小的说话空间,已经让我们的同学缺少对人间真情的感受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我们同学写的文章,很多都存在感情空洞的毛病,不是虚情就是滥情。比如写议论文,引述秦桧和岳飞的事例,从开笔到事例结束,都是冷静客观得使人害怕,根本从你的文字中读不出是在褒扬岳飞还是在痛斥秦桧。还有些同学,则完全是在滥情,时时来几句无病呻吟的抒情,就以为是感情丰富,真挚。这些写法都是很错误的。
  其次,文章一定要充满理趣。文章中的理,必须分析透彻,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求鲜明、深刻。析理时,要体现一定的哲学理念。要学会全面深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只有让你的文章情理盎然,才会充实、深刻。
  更喜处处见题旨
  文章的主旨位置非常重要,高考阅卷时,老师的压力大,心里紧张,在阅卷时希望看到的文章应该是主题非常明确而清晰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文章的主题鲜明地摆出来。
  文章的主旨,最好是在标题和开头就鲜明可见。开门见山的写法,能够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主题的提出应干脆,不要含糊不清。行文过程中,最好是处处点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对文章主旨的深化。
  个别同学因为看文学著作多了,喜欢在写作时玩点捉迷藏,这种写法很不好。你欣赏文学著作时,是心定神闲,或品香茗,或沐檀香,何其快哉!自然能够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妙处。但是大家想想,高考阅卷时老师是这样一种心态吗?要他去细细品味,甚至还要概括主题,这可能吗?你如果写出那样一些文章,岂不是害苦了阅卷老师,又害惨了你自己。
  纵横捭阖构奇文
  以上谈的是作文中的一些小技巧,写作文,当然不能够只是从小处着手,一定要有整体的布局安排。我认为写作文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体构思。因此,拿15分钟左右的时间出来进行酝酿构思尤为重要。
  一是拿1分钟来读题,读题务必认真细致,每一处地方都要看到。不要题目瞟一眼就动笔,写出来一看: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二是可以拿3分钟左右来审题,审题立意时,应该方方面面都考虑到,要得出一个或几个绝对正确的观点。有同学可能有疑问,这个观点是不是越新颖越好呢?我认为,不一定!观点不一定都要新颖,但是一定要正确。三是要拿3分钟左右的时间出来进行文章形式和素材的梳理,主题是酒,文章的外在形式就是酒的包装盒,酒的质量要细细品尝才能感受到,但是形式的好坏可以一目了然。比如前几年风靡一时的片段组合式,故事新编式,比如写“诚信”的《赤兔之死》文白夹杂式,《患者无诚信的就诊报告》的医学报告、产品说明书式,都是一种作文形式上的创新。还有应该考虑文章的素材,要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四是应该拿5分钟左右的时间出来拟题、构思开头、构思结尾。还有几分钟?好,耐心地营造你文章的亮点吧!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谈到考场作文时是这样说的,如果要给那些文风迥异的优秀作文找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亮点”:“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总之,要想让自己的作文出色,一定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以上侧重从“扮靓”的角度入手,谈了一些基本方法,但是作文的技法很多,在具体写作中,一定要做到合理利用,应该是“得于技法,而超于技法”。
  
  曹剑锋,教师,现居湖南益阳。

浅析作文中的扮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