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7期 ID: 141582

[ 胡炎秀 文选 ]   

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好处

◇ 胡炎秀

  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编写了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初中三年六册共设计了16次活动。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一个情境话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强化了学习与探究的价值。这说明教材编排非常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加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语文老师也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如果还是传统地认为把课文教好就行,我认为这与语文课程目标相悖,没体现素质教育和大语文思想。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活”起来,“动”起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语文的习惯。
  下面我以两例谈谈具体操作。
  我任教七年级语文上册时,十一月初,我向学生布置了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成语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成语。第一周我先把学生分为四大组,讲清楚要求及准备时间,要求是每一桌要有一本成语词典,利用课余时间识记。然后我在课堂上安排了七个活动作为探究的契机,即:①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开头写四字成语;②成语接龙;③表演动作猜成语;④根据故事中的提示填成语;⑤成语填句;⑥写出成语故事中的历史人物;⑦在所给的28个成语中找出一首七言绝句,并根据这首七言绝句迅速背诵这28个成语,个别的不能背出破折号成语的可以同一字开头的成语退补。准备时间为三周;第二周每四个同学都要有一份手抄报,内容是成语知识专刊,可选老师安排的七个活动作为材料,也可另行选择材料。第三周每组出一份成语探究中七项活动中一项的试卷,准备有纪念意义的奖品,推荐主持人。第四周进行比赛,赛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每组必答十题,四个组共抢答二十题,抢答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5分,少答不扣分,按各组得分高低排出名次,得分高的组每个组员奖励并在其他组评出最佳表现个人予以奖励。
  这次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主持得有条不紊,进行得非常顺利,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参与激情、竟争意识、协作精神让我吃惊。而后我要求同学们每篇作文不少于正确运用十个成语,平时口头表达尽量多地恰当使用成语。
  七年级下册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这一学习活动,我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要求学生搜集这些方面的材料:①了解“年”的来历;②过年各家各户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年夜吃饭吃什么?有哪些讲究?从而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③如何贴春联,从而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④新春拜年时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怎样说祝福语?⑤分七人一小组共八个组做社会调查,调查人们在过春节时做些什么?这样去锻炼学生的胆量及社会活动能力,并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第三周,师生共同总结。
  这次活动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同学们的交际能力,还了解了当地人们过春节的习俗,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增厚了同学们的文化积淀。
  通过这两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我有这样几点感受:
  一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对语文的接触不局限在课堂内,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二是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化食物为营养素。
  三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知道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要做到这些,探究、创造、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活动进行要明确目的,教师应根据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突出某一项或某几项内容。
  二是教师组织,引导要得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个性,因材施教。
  三是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四是教师要转变“能把课文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点。
  五是及时总结评价,应全程评价,多肯定,多表扬。
  六是活动除竞赛外,还有游艺式、创编式、表演式等。
  以上所述或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它写出来与同行共勉,希望各位同仁成为教育创新的实践者,描绘出更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胡炎秀,教师,现居湖北通城。

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好处